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愿)讯,8月20日,央行授权发布的LPR显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为4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未调整,不过也在预期之中。
自2019年8月新的LPR形成机制以来,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40BP、20BP,而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远高于LPR,改革效果明显。
尽管在当前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背景下,LPR短期内再次下降无望,分析认为从中期来看,LPR仍有望自身或带动实际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而这也将对商业银行盈利带来压力,进而影响资本补充和贷款投向。
实际贷款利率仍有望下行
在今日LPR发布之前,央行进行的逆回购、MLF操作利率分别持平此前的2.2%、3.95%,同时叠加近段时间以来同业负债成本的上行,对于此次LPR不做调整也在市场预期之中。
“7月以来市场资金利率仍在小幅上行,意味着这段时间银行边际资金成本存在一定上行压力,银行下调8月LPR报价的动力不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即使LPR报价利率不变,银行仍很大可能会进一步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实现让利实体经济的目标。
8月17日,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后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会议表示,要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不能照搬针对大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要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同时,银行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温彬称。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LPR与MLF利率的点差不完全固定,体现了报价行报价的市场化特征。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即使MLF利率保持不变,银行在存款端的资金成本下降也可能推动LPR报价下行。
盈利承压后银行怎么办?
2019年8月,按国务院部署,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LPR报价逐步下行,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而随着月底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完成LPR定价的转换,绝大部分贷款利率将参考LPR定价。“预计所有借款人更倾向将存续浮动利率贷款转为按LPR进行定价,原因是未来12-18个月中国的低利率环境将持续,而LPR机制令借款成本能够进一步体现利率的下降。”穆迪表示。
据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玉卢测算,当LPR下行10bp-35bp时(今年以来实际下行30BP),对2020年银行净息差影响在0.78BP至5.3bp之间,对归母利润影响在0.87%到6.76%之间。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测算的结果显示,具体而言,信贷占比总资产、期限内重定价信贷占比相对较高的银行受影响更大,“2020年受影响较大的则是国股行,原因为虽然农商行信贷占比较高,但2020年重定价信贷资产占比小于国股行,另外若不考虑按揭贷款重定价部分,则国有行受影响程度将大幅下降,2020年受影响程度为农商行>股份行>城商行>国有行。”
“信贷收益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来弥补。而以量补价策略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需要资本资源的配套。考虑到现阶段资本内生相对有限,及时足量的外部补充就显得不可或缺。”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认为。
穆迪则认为,商业银行或将更多贷款投向收益率更高的消费贷款、重定价周期较长的轻资本的住房抵押贷款以及其他个人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