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自达中国公布旗下两家合资车企的最新销量显示,一汽马自达销量为5013辆,长安马自达销量为12314辆,合计17327辆,相较于去年8月销量17729辆下滑2.27%。
“二马”的发展分化虽然日益明显,但整体来说,马自达在华的市场布局仍然突破不大,事实上,拥有两家合资企业的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不温不火,相比日系三杰的高光走势,马自达存在感较低。
自2017年突破30万辆年销量大关后,马自达的销量开始连续两年下滑。究其原因,旗下车型矩阵单薄,在售仅7款;今年5月上市的重磅车型亦未能担起销量大旗;同时,主力车型的“异响”质量问题也在今年引发较大风波,备受消费者诟病。
图片来源于车企官网
如今,马自达不仅是面临着上述问题,更重要的是,其在华年销量已两连跌,在日系车企发展势头上涨之际,马自达越来越被边缘化。
“两马”分化明显新车遇冷
虽然马自达中国在国内有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合资车企,但二者和丰田、本田在华合资企业的表现却有较大差异。
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一汽马自达的销量为5013辆,下滑35.03%,长安马自达的销量为12314辆,上涨22.98%,由此可见,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大幅领先一汽马自达。
二者今年前八月的销量数据同样差距不小。其中,一汽马自达销量为5.2万辆,同比下降3.22%;长安马自达销量为8.02万辆,同比下降8%。
9月7日,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告诉时代财经,“一汽马自达仅剩阿特兹和CX-4两款产品在售,而长安马自达有四款产品在售,从数量上看长安马自达比一汽马自达产品更丰富一些,销量好一些也合理。”
任万付还提到,随着一汽提高马自达内部地位,一汽马自达应该在不久后也会陆续投放一些新产品,通过丰富产品线来提升销量。
目前,距离年末仅剩4个月,各大车企也到了年终冲量的关键期。不过,马自达今年5月底才上市的重磅车型CX-30,似乎无法扛起销量大旗。
据悉,今年5月28日,长安马自达首款小型SUV CX-30正式上市,新车售价区间12.99万元-17.19万元,该价格和本田缤智、XR-V相比在同一水平线,相较于丰田C-HR、奕泽来说,价格稍有优势。
CX-30的主打市场定位于青年群体,其外观和曲线的设计冲击感较强,青年群体更易接受,尤其是顶部曲线的轿跑(Coupe)风格明显,运动化气息较为浓郁。
据中汽协最新批售数据显示,马自达CX-30在7月份批售量为2017辆,累计7128辆;当月马自达销量前三的车型分别是MAZDA3昂克赛拉售出6329辆、CX-4售出4813辆、CX-5售出2835辆,作为一款主打青年群体的小型SUV,CX-30的销量数据算不上是马自达的热门车型,在年底冲量的关键时刻,马自达手中的热门车型牌依旧不多。
年销量恐三连跌
据二者官网介绍,长安马自达只有昂克赛拉、CX-30、CX-5和CX-8等四款车型,一汽马自达有阿特兹、CX-4和进口车型MX-5三款车型,总计7款车,对于消费者而言,马自达的车型布局并不占优。
两家车企不仅在售车型偏少,相关的质量问题投诉还一直高居不下。
时代财经查询车质网发现,仅是最近7天,马自达的投诉和厂家回复信息就达到了39条,其中包括了轮毂变形、控触摸屏乱跳失灵、车身多处异响等各种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车身异响尤其受到业界和消费者关注。今年6月,广州一阿特兹车主陈小姐告诉时代财经,其新车会出现异响,并且不是个例。“我的车今年3月份提的,已经因为异响需要回4S店维修,师傅确定是B柱异响。”
据陈小姐介绍,她的车出问题后曾在网络就相关情况发帖,岂料评论区陆续出现有阿特兹车主网友表示遇到同样问题,甚至还发现已经有关于阿特兹异响的维权车友群存在。
此外,在车质网5月发布的国内汽车投诉排行榜上,马自达阿特兹就以383宗投诉连续第二个月成为榜单之首,投诉问题绝大多数为车身异响及中控台异响,被投诉型号基本2020款车型。
9月7日,时代财经也就车辆质量和新车规划等问题致电马自达中国方面,截止目前,未获正面回应。
事实上,日系车企在国内正处于上升期。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日系批发份额达到26.3%,高于德系的25.9%,日系各大品牌的走势可谓强劲。
在日系份额逐渐上涨之际,并坐拥两家合资车企的马自达依然“后劲不足”。此外,自2017年突破30万辆销量大关后,马自达的销量就一直走下坡路,今年只剩下四个月时间,如果年底冲量不利,马自达在华的年销量恐遭遇三连跌。
照目前的形势看,如果要追平去年的销量成绩,即22.78万辆,那么意味着剩下的四个月需要月均销量2.38万辆,该数据较马自达今年前八月的月均销量1.66万辆增加不少,马自达如若不想重复年销量连跌的“噩梦”,接下来的四个月将会是发力冲量的关键期。
作为一家拥有深厚造车历史和积淀的老牌企业,马自达在华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边缘化,在日系车企的阵营中,马自达的声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下滑,除了追平近几年销量以外,如何重新布局在华战略,抢占更高份额将成为其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