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
目前,河北正成为秋冬疫情防控的中心点。1月7日,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3例。其中河北省的境外输入病例2例,本土病例51例。
据河北日报报道,因疫情防控,河北境内多条高速禁止上道、劝返车辆。此外,1月6日,石家庄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客运总站旗下账号“石家庄客运总站”发布消息称,接上级通知,6日至8日全员做核酸检测,客运总站暂时停运。
作为我国的“钢铁第一省”,随着部分地区运输按下“暂停键”,加上疫情防控等因素,河北的疫情将如何冲击钢铁市场?
中信建投期货钢矿研究员赵永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河北疫情发展较快,但由于生产、运输等不同环节涉及到的人员流动、物资流动以及模式等各不相同,影响也有差异。
“其中,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人员流动频率比较低,并且企业防控措施相对严格,疫情的影响比较有限。运输过程中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人员接触范围比较广,防控措施实施难度比较大,疫情有可能导致运输中断。”他表示。
河北疫情冲击钢铁市场
2021年1月7日,根据石家庄市公安局公交站前分局消息,鉴于石家庄市当前疫情形势,1月6日起,暂时对火车站实行临时性严防严控措施,所有乘客一律暂停进站乘车。
同时,根据石家庄举行第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的消息,为了防止疫情输出扩散、减少人员流动,石家庄全面启动了“三道防线”管控工作,设置检测站点94个,全面加强进出石家庄车辆管控工作。
石家庄的防疫管控,是河北防疫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河北作为“钢铁第一强省”,随着人员流动的限制,钢铁市场也将受到一定冲击。
浙商期货黑色分析师王世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河北是我国第一产钢大省。其2019年生铁产量达到1.8亿吨,占全国生铁产量约22%。行业内也有“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的说法。这一句话反映出河北在中国钢铁行业地位。有关河北地区的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变动往往能够影响全国钢材市场走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钢材产量为28409.63万吨,占我国钢材总产量120456.94万吨的23.58%。
那么,河北的疫情将会对钢铁市场产生何种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了解到,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河北疫情对钢铁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中期来看情况仍未明。
赵永均认为,根据疫情初次发生时的情况来看,预计此次河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目前属于钢材需求淡季,终端需求本就开始逐渐转弱,特别是北方,疫情不会造成全国大范围的停工。
王世凯也表示,短期看,次河北疫情暂未对整个中国的钢铁市场供需产生较大影响,更多的是情绪端的扰动。年底正值钢材需求淡季,即使疫情短期对河北地区的运输有影响,对全国的供需而言,也难以产生较大冲击。
“目前,据我们了解,疫情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更多的是集中在运输端。部分钢厂和焦化厂为了应对疫情,暂停以汽运形式运输原料进厂。目前疫情对于企业的生产影响相对较小,但后期若疫情持续扩散,不排除因原料问题导致钢厂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说。
王世凯认为,河北作为全国第一大产钢大省,是钢铁流出地,如果疫情的持续蔓延,可能导致港口封港,原料进出厂区受阻,进而使得钢厂生产中断。
钢铁价格怎么走?
事实上,在生产、运输之外,河北疫情对钢铁的另一块市场——需求市场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钢铁的终端——工地受到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些。一方面,工地人员密集度非常高,卫生条件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春节放假节点前发生疫情,有可能冲击春节后人员复工进度。”赵永均指出。
这使短期来看,钢铁的价格甚至有可能下跌。赵永均认为,现在钢材价格普遍比较高,疫情又导致市场对明年的情况有所顾虑,商家普遍认为冬储风险偏大,积极性受到打压,短期价格下跌的概率比较大。
然而,中期的钢价可能出现价格中枢上移的情况。王世凯表示,整体上看2021年,钢价中枢较2020年可能还会有所上升。尤其上半年,海内外复苏影响需求,钢价有望继续冲高。
“我们对2021年钢铁价格还是比较看好的,价格中枢要小幅上移。目前,疫情大规模扩散的概率并不大,对明年正常的用钢需求影响不大。此外,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特别是制造业复苏强度比较好,对板材的需求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赵永均指出。
此外,原料端铁矿、焦炭等供需格局依然偏紧,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下移的难度比较大,也对钢价有所支撑。2021年,赵永均认为需要重点关注钢材产量调控政策,元旦前工信部表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如果相关政策出台,会明显提振钢材价格、打压原料价格,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钢铁行业新挑战
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出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王世凯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行业中一直处在大而不强的状态。2020年1-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57.68%,但在高端钢材市场影响却非常有限。并且我国的钢铁行业主要以烧结矿入高炉炼铁为主,污染较为严重。
赵永均指出,按照指导意见指示,国内钢铁行业规模化、智能化及科技水平都将有所提高。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将加快进行,大型钢铁企业对原料端的议价能力明显加强,特别是随着大型钢铁集团布局国外优质铁矿项目,原料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质量将有所提高,我国钢材及间接终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长。
不过,指导意见也对我国钢铁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结合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装备水平,仍然需要加大研发投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布局合理”的提法,或许意味着钢铁产能的部分转移。
赵永均认为,河北属于典型的钢材生产基地,而终端用钢需求主要在南方。随着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河北省的钢材生产能力将逐步南移,特别是广东和广西将成为重点转移对象。整体来看,指导意见对国内钢铁企业提出的要求更高,一旦有效执行,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会更加健康。
王世凯表示,河北地区的民营钢铁企业数量多,产能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的都是低端的钢坯、带钢等普通钢材,高端特种钢材占比少。近几年,环保政策已经促使不少钢铁企业加强环保控制。上述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做大做强钢铁行业的必然选择。这将对河北乃至全国钢铁行业树立品牌,往高端市场延伸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陈洁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