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数字经济时代,陆金所的科技底座如何创造长期价值

2021-05-28 12:20:5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行业寻求转型,也推动了行业内生动力由需求侧向供给侧演进。今后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如何响应需求?科技在赋能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技术应用是否能够做到真正落地?这些命题将成为金融科技企业持续思考并实践的课题。

近日,陆金所控股联席CEO计葵生、陆金所控股 CTO 毛进亮、平安普惠首席科技官兼科技中心科技总监张思明、陆金所控股 CTO 特别助理朱益盛接受媒体采访,探讨陆金所差异化布局打造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战略规划,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开辟新的思路。

携带科技金融DNA,加速数字化转型

随着市场、企业与用户加速拥抱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和进步,计葵生认为,金融科技的竞逐虽然激烈,却也不乏生存空间。在这个门槛越来越高的时代,赢家往往是拥有金融DNA、数据应用场景双全、掌握突破性核心技术的公司。陆金所作为具备科技与金融基因的金融科技企业,已从打造自身差异化的起点出发,进入数字化转型时代。

从“数字平安”的大战略来看,陆金所已经走到了智能化的阶段,并形成"4KY"体系,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KYC)、产品适当性管理体系(KYP)、风险适当性管理体系(KYR)、意图预测模型体系(KYI),以及智能理财服务体系、智能灾备、大数据业务信息安全风控系统。

陆金所还将AI、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到日常服务之中,通过平台布局的10万个“神经触点”,构建起一套覆盖客户获取、转化、提升及产品投前、投中、投后的一体化智能交互服务体系,联动AI外呼、断点、Askbob智能会话等机器人体系及人工服务,为超过4500万客户提供理财资讯、产品介绍、申购指导等专业级语音实时触达服务。

毛进亮表示,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必然是让金融行业的服务成本下降,通过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营销等个性化应用提供更加有温度的智能解决方案,让客户享受便利。搭建智能理财交互体系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底层基础、智能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交互能力。

四大底层技术,打造特色场景化模式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数据与计算四大底层技术正在分别引领金融行业三大应用趋势,并在技术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发展中拉动金融行业演进。身处变革浪潮,陆金所依托自身科技实力优势,已经从站稳脚到转身完成自身行业壁垒的建设。

陆金所近期推出了客服“升温”计划,通过服务“升温”、技术“升级”、关怀“升维”三大举措,打造“有温度”的智能客服。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陆金所在线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共处理超过20.3万人次客户咨询,其中线上智能机器人解决用户问题占比97%。

朱益盛介绍称,AI技术正在从各个层面重塑财富管理行业。它不仅能解决传统人力理财顾问普遍面临的供需端失衡、利益导向、成本高、门槛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痛点,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为投资者进行‘精准画像’,让机构更了解客户需求、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陆金所现在的很多服务都是通过机器人完成的,团队运用AI、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精准定位用户问题,前置预测需求,及时预告风险,力争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财富管理体验”,他表示。

在数据与计算方面,数据库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相当于金融科技的"引擎"。陆金所数据智能化团队于2020年实现了100%数据库国产开源化、自主化,整个过程"0失误"、客户"0感知"。经过精细打磨,陆金所开始尝试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数据库国产开源化产品,对外技术输出赋能,助力金融企业实现数据库自主可控。

数字经济浪潮之下,科技实力创造长期价值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而目前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仅占5%~6%,仍然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全力奔跑的企业,不仅要关心短期利益,更要坚持“长期价值主义”。

在长期赛道上,陆金所显然做足准备,不断完善科技内核,从各个层面重塑财富管理体系,产生了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张思明表示,从创造经济价值角度来看,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能让机构更了解客户需求、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AI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力限制的解放,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普惠性,降低了客服人员知识结构、服务水平差异对服务的影响。

从社会价值来说,陆金所积极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精准灌溉,让金融活水涌向社会各个阶层。根据陆金所财报数据显示,2021Q1新发放零售信贷规模同比增长17.3%至 1724 亿元,其中分发至中小企业主的信贷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5.9%上升至75.7%。

陆金所在金融科技上不断发力,顺应政府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号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的力量。在未来,陆金所将进一步探索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发展样本,实现自身发展的长期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