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数字化保险生态在促进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 1月7日下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王玉祥在众安保险开放日上表示。
他指出,在国家“新基建”浪潮推动和疫情背景下,保险业掀起了数字化高潮。普惠金融在保险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样需要保险科技的扎实推进,从而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
王玉祥还建议,保险科技应加强全行业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大趋势
疫情以来,保险业数字化水平提速,保险与科技进一步融合。对此,王玉祥总结称,行业发展表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首先是数字驱动趋势加速。
保险业依靠对历史风险的统计分析来识别和分散风险的模式已逐步被运用大数据建模对风险进行高精度、宽维度及时识别所代替。保险行业内外数据开放、共享与流动将愈加活跃,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将不断革新。
其次是跨界场景融合创新。
物联网与保险场景的需求有着天然的契合,融合应用越发深入和广泛,进一步覆盖保险保障需求范围。同时,保险场景与技术进步、模式创新有效融合,凸显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保险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第三是行业合作互惠共赢。
保险公司初期采取与创业公司、科技公司等开展合作来提升保险服务内在价值。现在,保险公司之间也正逐步由竞争转向合作,共同应对转型挑战与创新变革风险,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保险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王玉祥介绍说,疫情后,金融管理部门实施了普惠定向降准等多项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同时提到,保险科技通过提高客户覆盖面,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保险科技可提升客户群体需求的覆盖率和服务可得性。保险科技使保险消费者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减少,通过线上渠道,可为农民、小微企业、低收入者和生活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的人群提供保险服务。
保险科技还能够为客户群体设计和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产品。保险业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行情603138,诊股),以更精准地为消费者设计和提供一系列成本低、可获得性高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另外,保险科技有助于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性。创新能够降低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扩大了产品的可适用范围。同时,保险科技公司和保险机构的合作能够使双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既在技术、分析效率方面进行互补,又在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等方面相互助益。
与科技企业加强合作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要求行业把握科技快速发展并积极赋能保险业这一时代红利,让互联网保险在全面普惠、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玉祥建议,保险业应主动和科技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有效防范全口径科技风险,确保保险科技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一,要不断深化全行业对外合作。保险业要积极主动与相关科技企业共建沟通合作平台,深化共识,汇聚各方力量探索和尝试创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落地应用,共同构建保险科技生态圈,促进保险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第二,要继续推进全领域协同创新。保险业要把握科技创新驱动这一根本动力,推动保险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围绕资金、人才、组织架构等,加大对保险科技创新的投入,切实增强行业创新变革的能力。
第三,要有效防范全口径科技风险。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科技的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染性和广泛性。科技创新应用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可能带来很多风险。因此,保险业要时刻关注、有效防范和稳妥处置保险科技风险,确保保险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
第四,要持续助推全社会普惠金融。保险业要积极拓展数据信息来源,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提高服务可获得性,提供创新性和低成本的保险产品与服务,丰富保险生态的系统多样性,提升保险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