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李春晖 张紫祎)在2020年这个“特例”之后,2021年中国经济恢复“惯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具体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6%以上。
不过这一目标要明显低于此前市场机构的预测。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国内分析机构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左右。国际机构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最新预测是8.1%。
那么,将今年GDP增速目标设为“6%以上”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这一目标是否过于保守?
淡化速度论 避免释放“经济过热”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增速目标设为“6%以上”有深刻的政策含义。“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主线是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对我们并不是最关键的。”他表示,“我们不希望把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得很高,致使大家仍然把注意力都放在速度上,而不是质量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国网财经表示,此举有稳预期方面的考虑。“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给社会形成不良预期,进而导致经济过分波动、大起大落。”他称。
自2016年以来,除了2020年因疫情原因未设经济增目标,我国各年度经济增速目标都分布在6%-7%区间。如果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如机构预测的那样设为8%,相当于“跳”上了一个台阶。
郭田勇表示,市场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主要是因为基数原因。而如果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增长目标定为8%,社会上可能会误以为又要“经济过热”了,进而影响到微观主体的决策。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宏观分析师刘学智对中国网财经表示,“6%以上”目标与疫情之前的增长目标基本一致,回到中高速。这一目标低于国内外大部分市场机构预测,表明要淡化经济增速指标,促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也表明不会延续大幅度政策刺激,要防范泡沫风险、系统性风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之所以设一个较低的目标,主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比速度更重要,避免因为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曾刚还表示,由于海外疫情还在蔓延,我国在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时仍然要考虑这一不确定因素。此外,今年开始重点推进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可能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影响。设定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目标,也是为碳减排工作创造一个好的外部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中国网财经表示,设定这一目标既考虑到很多困难、坚持底线思维,又预留了比较大的发展上升空间。“‘6%以上’说明6%是底线,但是没有提一个上限,所以我想这样一个指标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张立群表示。
衔接“十四五”后续年份 避免增速目标忽高忽低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给“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是题中应有之义。
张燕生表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也是考虑到了与“十四五”后续年份的衔接。
在3月5日国新办就《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情况举行的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表示,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确定今年GDP预期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今年的情况,也要统筹考虑明后年,尽可能做到预期目标在年度之间不要忽高忽低,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郭玮称。
刘学智也表示,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要考虑到未来五年经济指标制定的可持续性,不应该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得很高,明年再显著下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对全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没有像“十三五”那样设定具体的年均增长目标,而是提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曾刚表示,这反映出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淡化GDP增速考核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提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关注,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