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覆盖,给予锂电池材料行业“增持”评级。需求方面,锂电池3C电子消费领域预计增速将放缓,但是受锂电池性价比提高以及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的利好刺激,预计2017年锂电池交通工具领域用量迎来飞速发展,或将达到2013年的20余倍。供给方面,国内锂电池材料企业在2012-2017年基本完成产能建设,尽管新增产能较多,但是中国企业相较日韩等竞争对手成本优势较为明显。另外电池行业产量较为集中,一般会每一种原料选取几家公司作为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因此锂电池材料行业的供给也日趋集中,技术领先、具备成本优势、进入国际主流电池供应链的材料企业将充分受益。
隔膜行业:能够进入主流电池厂商供应链的材料企业将受益。隔膜难度最高,中国新建在建产能虽然较多,中国厂家市场份额无疑会大幅提高,但是目前产品质量一致性等问题仍未解决,国际上(包括国内四大电池厂家)还是采购日美企业的产品为主。国内目前只有星源材质进入LGC 的供应链,Celgard2013年年报显示,LGC 并未向其采购,我们预计星源材质的隔膜销量将在2014年加大向LGC 的供货。另外,以此为契机,国内隔膜企业进入主流电池厂家的进程或将加速,我们密切跟踪中国隔膜企业的认证进度和销量情况。
电解液行业:格局初定,强者更强。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大幅提高了国内电解液的成本优势,国内新宙邦、江苏国泰已经深度进入主流电池厂商供应链,杉杉股份也给国内四大电池厂家供货。电解液的核心是添加剂的配方,产品具备差异性,进入供应链的电解液厂家销量增长稳定,毛利率有望维持在30%-40%的高位。
正极材料行业:三元材料占比提高,行业盈利有望回升。正极材料整体供给过剩严重,而且主流电池厂家经常更换采购来源,行业盈利能力较差。
三元材料由于性价比加高,预计占比将从2010年的35%提高的45%,随着三元材料占比的提高,高价钴使用比例降低,原料成本下降约10%,行业盈利有望提高。
负极材料行业:非关键环节,全球市场供给集中度较高,行业盈利能力维持在10-15%。短期内碳负极材料依然统治地位,但是材料克容量已经接近极限值。新型负极材料硅碳复合材料、钛酸锂是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新增覆盖公司及评级。首次覆盖:新宙邦(增持).
风险提示:锂电池交通工具领域应用不及预期;部分产品售价下滑快于成本带来盈利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