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云从科技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作为“AI四小龙”中最年轻的成员,云从科技此次递表,给“AI第一股”花落谁家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但事实上,相较于同行而言,较低的毛利率空间、遥遥无期的盈利时间表,云从科技流血上市背后到底还有多少待解难题?
报告期内巨亏23亿 综合毛利率远低于同行
云从科技流血上市背后始终绕不过持续亏损的难题。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营收达0.65亿元、4.84亿元、8.07亿元、2.20亿元;相对应的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达1.06亿元、2.00亿元、17.08亿元、2.86亿元,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达23亿元。
但云从科技的钱的确是花在了刀刃上,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59亿元、1.48亿元、4.54亿元和2.47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2.06%、30.61%、56.25%和 112.00%。只不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否会拖垮自身,成为外界猜疑的原因之一。
招股书中,云从科技显示出对盈利遥遥无期的担忧,云从科技表示,“由于公司业务仍处于快速扩张期,研发费用将会持续增加,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存在无法盈利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科技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综合毛利率达,36.79%、21.70%、40.89%、53.35%,而同行业综合平均毛利率达69.28%、68.72%、63.47%、66.61%。
其中,云从科技对政府补助金较为依赖。招股书显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政府补贴达368.61万、2828.66万、5616.72万、828.66万。
此外,云从科技还面临客户和供应商集中的问题。2017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9.77%、62.26%、51.83%和 31.23%;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9.24%、66.65%、37.36%和 29.04%。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客户财务出现问题亦或是供货渠道不稳定都会对云从科技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估值“不及格” 核心技术营收占比未过半
目前“AI四小龙”都在抢夺“AI第一股”称号,只不过这条道路似乎并不通畅。旷视科技、依图虽已披露上市文件,但旷视的港股IPO一再被搁置,依图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而商汤科技还未公布确凿的上市计划。
据统计,自2015年成立以来,云从科技共进行10轮融资,融资总额超30亿元。今年5月,云从科技完成18亿元C轮融资。融资上虽然步步紧逼,但云从科技的融资规模和估值在“AI四小龙”中却并不突出。
《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估值分别为5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140亿元。 云从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龙”第三名。
不可否认, 人工智能未来“钱景”广阔,以图像语音、智能识别、知识问答、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大踏步式提速,信息鸿沟正在被逐个突破。赛迪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291.4亿元,同比增速为30.8%。预计到 2022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 2621.5 亿元,增长率为 28.8%。
今年11月5日,云从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曦曾公开表示,云从科技是技术立身的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技术——人机协同。但从招股书来看,报告期内,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营收占比却始终不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17至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营收占比为27.73%、6.41%、23.48%、46.61%,人机智能解决方案营收占比,72.27%、93.59%、76.52、53.39%,前者低于后者44.54%、87.18%、53.04%、6.78%。
综合来看,云从科技核心技术营收占比未过半,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以及产品落地“造血”能力更是始终受到外界质疑。随着传统巨头自研组建团队涌入AI赛道,当部分赛道面临封闭期在即,未来留给云从科技的时间并不充裕,周曦不仅要在研发上提速,更应该有现金储备,上市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郑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