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活着就是胜利!"回首2020年,这句话显得尤其意味深重。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世界原本行走的节奏,很多企业因为疫情影响遭受到巨大冲击,倒下了;同时,很多家庭与个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写。
除了贯穿全年旷日持久的抗疫之路,还有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日趋紧张、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动荡等,在多重因素共振下,2020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以资本市场为例:疫情的突然来袭令投资市场猝不及防,A股在2020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便遭遇重挫,上证综指最终在2685点附近找到了支撑;之后,美股上演了十天内四次"熔断"的戏码,全球股市随之一片风声鹤唳;与A股紧密相关的港股也不能独善其身,受到疫情爆发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恒生指数在去年一季度累计下跌16.27%,振幅更超过28%,在第二、三季度继续跟随外围延续震荡走势,直至第四季度,随着各国财政、货币政策起效,经济复苏预期出现,中国市场更是受到资本青睐,港股因此受益,恒生指数在第四季度单季涨幅超过16%,但是总计全年,恒生指数在2020年12月31日收报27231.13点,全年累计跌幅为3.4%。
从宏观大势层面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全球主要超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仍然可以傲视同群,继续保持正增长的态势。在亮丽的外贸出口创纪录数字背后,凸显出的是中国为完备工业产业链所做的努力。
2021年,中国将迎来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内消费已呈现逐步回归正常化的复苏潜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各种刺激消费政策将落地生效;市场乐观预测国内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其他行业投资整体趋稳,房地产投资相对稳定,制造业或呈现回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国内"三驾马车"中有两架整体呈现稳定回升态势。
危中寻机,困中破局。
踏入2021年,全球抗疫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伴随着多国疫苗研发机构先后发布最新应用进展,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向"后疫情时代"转换。人们不禁会问:随着疫情逐渐受到遏制、疫苗相继投入应用,2021年世界会更好吗?全球经济何时能走出疫情阴霾,进入全面复苏的局面? 2021年,资本将会流向哪里?中国经济能否一枝独秀,继续领跑?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就这些热门话题,《投资者网》倾力相邀国际国内顶尖经济学者、金融专家齐聚一堂,各路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投资者指点迷津、出谋划策,奉献上一场充满智慧与激辩的饕餮盛宴,以飨读者。
《投资者网》庞宇 乔锐 潘婉瑜
2020年的全球疫情之"变",多少应景了法国作家阿尔贝.的那本著名小说—《鼠疫》。
这是一百多年来人类难得一遇的生存危机,很大程度上,这场危机的辐射面与冲击力,都远远大于经济行为本身所产生的危机。毕竟,生存危机除疫苗之外近乎无解,经济危机尚可动用更多经济手段来调节改善。
虽然2020一整年厄运下的不安、恐慌与无奈从时间轴上已然过去,但"抗疫"仍然在路上。截至1月3日中午12点,全球现有确诊人数2331万,累计死亡人数达183万。新的2021能否在疫苗希望的带动下迎来信心回暖?人类相信未来,期许明天。
"经济即社会,社会即经济",德国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一百年前的1921年刚好出版了一本影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著作—《经济与社会》,这本书阐述了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和宗教的角度,经济与社会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历史上看,越是危急时刻,经济政策越是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的是全社会,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无论是1930年代美国及全球大萧条危机的因果大讨论,还是离人类更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危机应对之策及其后遗症从来都是经济学界深入讨论以及避免失误的纠错机制。
回顾2020年这场疫情危机的"得与失"与憧憬2021,《投资者网》专访了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
在全球,辜朝明是知名度极高的经济学家,他多年前所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伟大理论创新,甚至有学者将其认定为新的学派,与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明斯基的内生不稳定理论等相提并论。
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曾如此评价辜朝明的"大衰退"一书:"关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金融灾难的探讨也许永远不会结束,但是辜朝明的这本著作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本。不管赞同与否,任何关于美国当期经济形势的分析都必须参考辜朝明的观点。"
在日本,辜朝明是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为了历任首相提供政策建议咨询,他还被日本资本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
在中国,辜朝明也是最具国际知名度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经常就中国经济前景发表看法,他的多本著作被翻译成中文,他的学术研究被众多经济学家所引述,其中包括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们所关注到的是,周小川最近所提到的"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理论,也是受辜朝明的启发。
专访中,辜朝明向《投资者网》阐述了他是如何看待全球各大经济体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危机的表现,以及他对疫情后期中国是否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未来十年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投资市场关注话题的看法。
"应对疫情冲击,大多数央行做的非常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协调,一直被视为政府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从2008年至今,十余年以来,这一问题被一次次摆在了各大经济体监管层的面前。
2020年8月,美联储发布了关于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说明。这是继2012年推出原政策框架之后,美联储作出的一项重要调整。
对于美联储此次的调整,辜朝明的评价是"作用不大"。
他认为,"目前,中国处于黄金时期(Golden Era),西方国家处于被追赶时期(Pursued Era)。一旦经济体从黄金时期进入到被追赶时期,央行就不再那么重要。在黄金时代,货币政策非常重要,因为私人部门会借很多钱,他们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借款,因此政府无需举债;而在被追赶时代,财政政策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私人部门没有那么多借贷需求,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从银行借钱,与此同时,很多家庭仍然像以前一样存钱,因此,政府就不得不举债。"
那么,在通胀目标制不再适用的情况下,央行还能发挥的空间有多大?
辜朝明表示,"央行不止有一种功能,例如:当我们每天向政府纳税时,钱从私营部门流入政府,私营部门因此没有剩下多少钱,这实际上收紧了货币环境。所以,像中国、日本或其他国家的央行每天都在采取冲销政策,以确保金融市场不会变得过于紧张,这个功能被称为金融稳定功能。央行的这个功能是不会改变的,他们仍然每天都要做,而且要非常仔细地做,以确保不出任何问题。2019年9月,因为美国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没有做到这一点,就出现了利率急剧上升的问题。"
"但是在宏观经济把控上,财政政策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辜朝明进一步解释道,"在被追赶时代,如果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最终会产生一个接一个的泡沫和资产负债表衰退。可以看到,当资产负债的情况发生在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时,由于私营部门没有借钱进行生产性投资导致资金无处可去,所以,当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将钱用于各种金融项目时,资产价格最终被推高了。这是十分糟糕的现象。"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央行尽了最大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的影响。对于各大经济体及央行在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辜朝明认为,"大多数央行都做的非常好。"
他表示,"在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中,人们因为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减少而通过不断提取存款来维持生计,很多企业也会通过新增借贷来保证他们的现金流,金融市场会因此陷入紧缩,比如在2020年3月份疫情初期,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债券利率就变的非常高。如果央行在这个时候不作为,情况还会加剧,因为无数的个人或企业都需要借助贷款来维持日常生活和运作。所以,在此次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中,央行的角色十分重要,他们必须要有所作为,保证利率在一个相对低的范围。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央行表现得都不错。"
"疫苗起作用时,不知道还有多少企业存活"
伴随着多国疫苗研发机构先后发布最新应用进展,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向"后疫情时代"转换。但是,在辜朝明看来,"即便疫苗逐步投入使用,未来仍然很难预测。"
辜朝明表示,"如果疫苗刚出来的时候是在三个月前,我可能会说,疫苗的应用可以在半年内解决大多数问题。 但是现在已经过了2020年12月了,大多数国家都还有大量新增病例,因此,在讨论疫苗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前,我们必须先控制住当前的疫情。"
"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经济体,必须在疫情的防控上采取更多的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不确定当疫苗真正开始起作用的时候,还能有多少企业存活着。我相信大多数企业会如果存活下来,很多企业也一定会存在现金流断层的问题,银行也会因此背负越来越多的不良贷款无法再借钱。那么,即使疫苗开始广泛使用了,这些问题也会造成经济放缓。所以,现在还是很难预测疫苗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在疫情还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辜朝明补充道。
"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中国早有成功案例"
回顾历史可见,无论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大萧条",还是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衰退",经济危机发生后"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已是屡见不鲜。那么,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作为该理论的提出者,辜朝明在采访中坦言,"疫情结束后,中国也有可能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
但他同时指出,"这不仅仅会发生在中国,而是所有的国家都可能出现类似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况,这也可以被看作是疫情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的一个现象。"
辜朝明分析称,"在疫情期间,人们为了维持生计,不断地提取他们的存款。当疫情结束,这些公司和家庭的储蓄可能会被耗尽,他们会因此想要重建他们的储蓄。如果他们都试图在同一时间重建他们的储蓄,结果就会出现一个类似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现象。"
"当我用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词的时候,我其实是在强调,当资产价格崩溃、负债仍然存在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偿还债务来摆脱负资产。" 辜朝明进一步表示。"所以,尽管这次疫情下的经济衰退与之前泡沫破灭后的经济衰退产生的原因不同,但结果是相似的,即每个人都试图重建他们被消耗掉的储蓄。"
不过,辜朝明认为,幸运的是,中国在应对疫情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上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因为中国在处理2008年出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时,就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案例。"
"当雷曼兄弟破产,全世界都陷入经济崩溃时,中国由于高房价、高股价、多债务等一系列问题,被认为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最佳候选者"。就在这时,中国推出了"四万亿计划"。当中国政府说要保持8%的经济增幅时,很多人都在嘲笑。但是,一年过后,中国实现了12%的增长。所以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系实际上会运行得更好。因此,在此次资产负债危机中,如果中国政府采纳正确的建议,比如采取积极借贷和财政支出,那么中国经济就可能比其他大多数国家更快地走出疫情冲击的困境。"辜朝明补充道。
谈及中国的私营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时,辜朝明认为,最好的情况肯定是不要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状态。"因为许多人都背负房贷,房价也很高,如果房价出现问题,人们又处于负资产的状态,那时真的就会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状态了。到那个时候,除非政府大力干预,通过加大政府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防止人们的收入下降,资产的价格才可能会下跌,个人资产负债表才得以修复。而这基本上也是此前日本政府所做的事情。"
辜朝明解释道,"自从1990年日本的商业房地产价格在全国范围内下降了87%后,大多数日本人利用房地产来借贷。那时,整个国家都快被拖垮,日本几乎要消失在世界经济活动的地图上。不过,尽管资产价格暴跌,由于日本政府继续加大开支来保持人们的收入增长,人们的收入得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能够偿还这些债务。因此,在过去30年,日本的GDP没有跌破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峰值。。"
"出口在中国经济中仍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考验外,中国还面临着许多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中等收入陷阱"。有研究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考验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就此,辜朝明认为,"对中国来说,未来十年至关重要。"
他表示,"追溯到40年前,中国向世界开放经济,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什么资本家,中国需要依靠外资,即需要外国资本家来启动资本体系。这个开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国的人均GDP也创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最高的纪录。"
"即便是现在,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仍然占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如果由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这些企业选择离开中国转去成本更低的国家,例如:越南、孟加拉国,而中国要靠内需来填补这部分。就短期看,只要政策足够有效,可以通过建桥、修路等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可以持续多久?三年还是五年?政府债务问题很可能会成为各方关注的新热点。并且,一旦一些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政府资源耗尽,经济增速很可能会急剧放缓。"辜朝明如是说。
辜朝明认为,"出口仍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仅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较大。如果中国放弃出口市场但又想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生产出一些消费者愿意借钱购买的产品,因为这是构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经济增长需要人们在取得回报前投入较多的资金。",
那么,什么情况下人们愿意投入比自己收入更多的资金?
辜朝明指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当消费者看到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宁愿借钱也要买下时;第二,当企业看到一个100%可以确定赚钱的机会,愿意借钱来投资。"
"但是,相较出口来说,这两点更难实现。因为一方面,生产出让国内消费者疯狂追捧的产品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好的点子能不能落地也难以预测;另一方面,企业借贷生产出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接受也比较难预测,如果消费者不愿买单,那这个投资基本就失败了。"辜朝明补充道。
"人民币缓慢升值可缓和贸易摩擦"
与出口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自2020年5月27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兑每一美元汇率从7.18:1一路涨到约6.54:1(截止2020年12月28日)。
在中美贸易竞争格局下,人民币未来走势如何?对此,市场各方都极为关注。
谈及这一问题,辜朝明表示,"对中国来说,对美出口贸易在长时间内都非常重要。但对于美国来说,贸易赤字已经持续了近40年。"
他认为,"自由贸易在同一个国家内创造了赢家和输家,当赢家得到的比输家失去的更多时,整个社会就因自由贸易受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实现贸易顺差和平衡。如果这个国家在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的情况下常年运作,输家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辜朝明举例解释说,"2016年11月的美国,那些认为自己是自由贸易中的输家的人已经足够多到让特朗普当选总统。不仅仅是中国面对着这个剧变,还包括日本、韩国等。我们曾习惯的那个美国在1945年到2016年期间大量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情况,在慢慢消失,而且这样持续下去,会让整个世界的贸易体系都受到伤害。"
因此,辜朝明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能在一定时间内缓慢上升,来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就有可能会得到缓解。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彻底失控之前(如果真的失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堪设想),让人民币汇率主动缓慢上升,美国那边会认为看到了一些调整,从而减缓其采取极端措施的进程。"
"就算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暂时也没有看出他有恢复自由贸易的打算。所以,适当的让人民币缓慢升值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方式。"辜朝明分析称。
"数字货币创新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以来,在数字金融领域最热的关键词非"数字货币"莫属。
谈及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数字货币话题,辜朝明认为,"一定意义上来说,数字货币早已在很多场景开始应用了。比如,当央行提高货币基数时,央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印制纸币和硬币,他们只是在向那些在央行有账户的商业银行提供一个"数字信号",即商业银行可以借出更多的贷款。如果只是讨论不再更多的印制纸币和硬币,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要比美国多很多。"
同时,辜朝明也表达了对数字货币发展的担忧,他认为,"数字货币应用的进一步创新可能会给世界带来变革。如果我们讨论的"数字货币"是央行绕过商业银行,即每一个人在央行都有自己的账户并使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央行来进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举例说,"假设我们都在央行有数字账户,那么,如果我在A公司买产品,数字货币会直接通过我的账户转到A公司,我们在这项功能上就不再需要传统的商业银行了。"
当然,这个大胆的设想也存在短板。
结合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辜朝明认为,"央行目前还无法代替商业银行的一些主要功能。比如:一些人在存钱的同时,另一些人必须要借钱去消费、投资等以维持经济的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在存钱,经济是不会增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职能就是把钱借给需要借钱的企业或个人。由此可见,未来如果要全面推行这种意义上的数字货币的话,要非常谨慎的考虑央行如何代替传统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把资金借贷给企业或者个人的功能。"(思维财经出品)■
人物资本市场疫情展望三驾马车
声明:投资者网&思维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