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
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医院应运而生。2001年9月,我国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开始在社会上大量出现。
从十九大报告到“十四五”规划,“健康中国建设”一再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大健康产业的社会需求进一步释放。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办医力量日益成为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
政策利好与庞大需求下,民营医院数量显著增长。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19年底,民营医院数量超2.2万个,在医院总量中的占比超65%。
不过,民营医院提供的服务量仅占20%左右,在庞大的社会医疗需求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只能算作“补充”。在政策制定、落实、执行过程中,与公立医院的差距越拉越大,如医保范围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不一致,无法享受同等政策扶持,人才引进、培养难等发展难题。
“受疫情冲击,众多民营医院举步维艰,亟需政府、社会的扶持。”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在“两会”相关提案中为行业发出呼吁。在医疗行业,孟丽红是“门里人”。祈福集团是跨界医疗较早且成功的房企,旗下中西医结合医院祈福医院创立已20年,是国内首家获国际JCI(国际联合委员会)认证的医院。
为解决民营医院困境,孟丽红建议,政府在出台和执行政策、文件时,应注重引导、建立、巩固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引导双方良性竞争,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应出台明确的政策文件,将民营医院纳入综合医疗改革范畴,除特需自费医疗服务项目外,施行统一的医改政策,对医保服务项目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给予一致的资金补贴及政策支持,以此消除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医保服务范筹的同病不同价、同药不同价的现状,并给予其与公立医院同等的资金、政策扶持。
发展离不开人才。孟丽红建议,在民营医院人才培养、晋升、课题研究、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减少与公立医院的差距;在制定对医护专业人才的补贴、鼓励政策时,应将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人才囊括在内;同时,还应通过完善、创新和落实“多点执业”制度,吸引年富力强的专业骨干医生进入民营医院。
凭借区域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或可先行先试,大力发展特色化、专科化、中高端、国际化医疗服务,为全国民营医院发展贡献参考方案。“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湾区内医疗机构借助区域优势加强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细化特色领域,支持鼓励分享、引进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在湾区内打造‘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品牌;同时,以特色的优质医疗项目吸引国际人才、全球患者,通过广泛接触国际前沿医疗技术促进自身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孟丽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