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社论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03-06 12:20:0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等。

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低于市场预期。曾有观点认为,应该取消设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因为去年基数过低,会导致今年名义增速偏高以及明年增速又因为基数问题受影响偏低。其次,如果增速目标设定得过高,就会迫使地方政府继续用各种手段加杠杆,强化投资的作用,影响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设定6%以上的目标,一则可以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二则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也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

今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就是为了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求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具体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虽然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但仍然高于2019年。考虑到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总规模会比去年增加,仍然聚焦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增强转移支付的力度。政府工作报告还表示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在财政继续积极的同时,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经济增速6%以上目标的约束,为了灵活性,前者增速应该会高于6%。这主要是由于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3.6个百分点,今年考虑到作为分母的国内生产总值较快增长,应该能够实现全年宏观杠杆率与上年持平。

相对而言,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虽然较为平稳,但它能够协调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考虑到此前国内外“拯救经济”政策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比如积累债务风险,加重结构性失衡等问题,2021年就要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避免这些后遗症,掌握宏观运行的主导权。尤其是考虑到我们正在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总量的宽松政策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和创新。因此,就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2021年中国的外部环境或也将更为复杂,尤其是随着多国为应对疫情持续推出刺激政策以及疫苗接种覆盖面越来越广,可能会在一些国家出现经济过热现象,造成美国金融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并由此带来震荡,很容易给中国带来一些外部冲击。因此,中国设定6%的经济增速目标体现了对“稳”的重视,既有底线思维,也是为了防范风险,包括就业人数、失业率等指标相对稳健。从长远看,中国正在淡化经济增速目标,强调高质量发展,比如当日公布的“十四五”期间的经济运行目标,就没有提出具体的增速目标,而是强调了就业、劳动生产率、专利数等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