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传:天气转冷,中医养生专家教你冬季养生诀窍:寒,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通常情况下,冬季养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寒头暖足”。
“寒头暖足”不但是我国历代养生保健领域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是我国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据记载,“寒头暖足”最早出自《脉法》,已历时2100年,其原文为“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这四个字,既是我国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一,怎样寒头养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倘若头部温度太高,不但对健康不利,甚至会成为致病因素。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过:“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又说:“冬日冻脑……圣人之常法也。”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寒头”很简单,就是在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不少人一年四季始终用冷水洗脸,有人甚至先打上一盆冷水,事先吸足一口气,将整个脸部浸泡人水中,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反复几次;再将双手浸泡入水中数分钟,然后再用毛巾蘸水清洗脸部。这样做既可以润肤明目,又可醒脑提神,还可驱寒,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冬季气温低,人体最易患感冒,将脸和双手浸泡入冷水之中,可迫使鼻、脸部位血管收缩乃至上身血管收缩,这样就可有效地提高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此外,保持头部低温还有助于安眠,能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但有些入冬天怕冷,喜欢用被子覆盖头面睡眠,这样既妨碍呼吸新鲜空气,又会使头部温度过高,对人体健康是有害无益的。应当遵循“寒头”的原则,尽早改变这种不良的睡眠习惯。与“头为诸阳之会”相反,足部则为阴气重地。《内经》说:“阴并于下,则足寒。”民间亦有“寒气从脚上起”之说。
《备急千金要方》说:“每年农历八月一日后,即微火暖足。”下肢最受寒邪入侵,所以平时多注意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经常针灸或**足三里和涌泉穴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让热气温遍全身,以驱寒防病。脚与脏腑中的肾关系最为密切,故有“肾主两足”之说。而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因此,人之脚就好比人体之根。
人老足先衰,脚寒百病生,所以“养树护根,养人护足”。《黄帝内经》中曾说:“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猝)寒或手足懈惰。”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每(年)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可见,护足对保证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怎样暖足养生?暖足的具体措施就是热水烫足。严冬季节,不少人喜欢用炉火烤足,这并不科学,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最好、最科学的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并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
研究表明,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脚掌受凉可反向地引起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从而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明显减弱,积压各种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使人伤风感冒或引起咽喉炎、气管炎等。热水泡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细胞及时地消灭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足浴还能预防腿部、脚部疾病的发生,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静脉血及时回流,有利减轻腿的静脉淤血,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洗脚时,多动脚趾有好处。祖国医学认为,大拇指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拇指,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之可防便秘、肋骨痛。所以,足浴后按摩脚底、脚趾具有重要的保健医疗作用。尤其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