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容养生 >

科普知识:中医诊断之三焦辩证

2021-10-06 09:45:02来源:

科普知识:中医诊断之三焦辩证,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创立者: 三焦辨证是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一种诊治温热病的辨证方法。中医诊断之三焦辩证

内容: 它将外感温热病的各种证分别纳入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着重阐明了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

病理阶段: 三焦辨证在阐述三焦所属脏腑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也反映着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说明了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阶段。

上焦病证: 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证,而手太阴肺经证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病情轻浅;手厥阴心包经证为肺经温热邪气内陷心包之证。中焦病证: 主要包括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及手阳明大肠的病变,而足阳明胃主燥,易从燥化,多为里热燥实证;足太阴脾主湿,易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中焦病证多为温病的中期阶段,病情较重。下焦病证: 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属温病的末期阶段,多表现为肝肾阴虚之证,病情深重。中医诊断之三焦辩证上焦病证

定义: 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微汗出,头痛,咳嗽,鼻塞,口渴,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但热不寒,多汗,烦躁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证候分析:

传变途径: 温邪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首先犯肺,所以温病一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

传变趋向: 一为“顺传”,即病邪由上焦顺序传入中焦,而出现中焦足阳明胃经的证;另一种为“逆传”,即从手太阴肺卫逆而传人手厥阴心包经,出现“邪陷心包”的证。

重症: 上焦病证有“邪犯肺卫”、“邪热重肺”与“邪陷心包”的不同。

证候:

①邪犯肺卫,肺失宣肃,卫气郁遏,故见发热,微恶风寒;

②邪热蒸津外泄则汗出;温邪上扰清空则头痛;肺开窍于鼻,邪居肺卫,肺气失宣,故咳嗽,鼻塞,津伤则口渴;

③温热之邪在表,则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④若邪热已由表入里,故但热不寒;

⑤邪热内盛,则汗出,烦渴;

⑥邪热入里,热盛肺壅,肺失肃降,气逆于上,故见咳嗽,气喘;

⑦肺热内盛则苔黄,脉数。

⑧若肺经之邪不解,逆传心包,心神受扰,舌为心窍,则见神昏,谵语,舌謇;

⑨里热壅盛,故见高热不退;

⑩邪热内郁,阳气被遏,不达于四末,故见肢厥;

⑪热灼营阴,则舌质红绛。

辩证要点: 邪犯肺卫,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主要表现;邪热壅肺,以但热不寒、咳喘、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邪陷心包,以高热、神昏、肢厥、舌质红绛等为主要表现。

中焦病证

定义: 指温热之邪侵犯中焦脾胃,从燥化或从湿化所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身热气粗,面红目赤,腹满便秘,渴欲饮冷,口燥咽干,唇裂舌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苔黄燥或焦黑,甚则神昏谵语,脉沉实有力;或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

证候分析:

病症分类: 温邪从上焦顺传于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化燥伤津,出现阳明的燥热证。邪入太阴则易湿化,而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故中焦病证有“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的不同。

证候:

阳明燥热证:

温热之邪内入阳明,燥热炽盛,故见身热;

邪热壅盛,故呼吸气粗;

热性炎上,故面红目赤;

热炽津伤,故渴欲饮冷,口燥咽干,唇裂舌焦,小便短赤;

胃肠津亏,燥屎内停,故见腹满,便秘;

侵扰心神,故见神昏谵语;

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为热结津亏之征。

温热之邪内犯太阴,中焦湿热蕴郁,热蒸于湿,湿郁于肌腠,故身热不扬;

太阴湿热证:

湿性重着,留于肌腠,故头身重痛;

湿热阻滞于中焦,脾气受困,故见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

苔黄腻,脉细而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辩证要点:

阳明燥热:以身热、腹满、便秘、苔黄燥、脉沉实等为主要表现;太阴湿热:以身热不扬、脘痞欲呕、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濡数等为主要表现。下焦病证

定义: 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以劫夺肝肾之阴为主所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 身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颧红,口舌干燥,神倦,耳聋,舌红少苔,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证候分析:

病因病机: 温热病邪,久居中焦,燥热消灼下焦阴液,而致肝肾受累,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

证候:

①温病后期,邪热深入下焦,损及肝肾之阴。肾阴亏耗,虚热内生,故见身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颧红;

②肝肾阴精既耗,神失充养,故神疲;

③耳失充养,故耳聋;

④口舌干燥,舌红少苔,脉虚大为阴虚内热之象。

⑤热邪久羁,肾阴被灼,水不涵木,筋失所养,虚风内动,以致出现手足蠕动,甚或瘛疭;

⑥心中憺憺大动亦系阴虚水亏,虚风内扰所致;

⑦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均为阴精耗竭之象。

辩证要点:

肾阴亏虚,以身热颧红、神倦耳聋等与阴虚症状共见;肝阴亏虚,以手足蠕动、瘛疭、舌绛苔少、脉虚等与阴虚症状共见。三焦病证的传变中医诊断之三焦辩证

影响因素: 三焦病的传变与否,取决于病邪的轻重和机体正气的强弱,病邪盛或正气虚则传变易发生。

传变形式:

正如《温病条辨•中焦篇》所言:“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一)顺传

定义: 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继而传入中焦,最后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提示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转重。

(二)逆传

定义: 指温热病邪由肺卫直接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者,此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传变过程: 三焦病的传变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的病犯上焦,经治而愈,并无传变;有的又可自上焦径传下焦,或由中焦再传肝肾的,也有初起即见中焦太阴病症状的,也有发病即见厥阴病症状的。此外,还有两焦症状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的,临床当灵活掌握。

中医诊断之三焦辩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