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容养生 >

健康知识: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2021-10-06 09:45:06来源:

健康知识: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含义: 内生“五邪”,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

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证的临床征象类似,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鉴别: 内生“五邪”属内伤病的病机;

外感六淫属于外感病的病因。

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一)风气内动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含义: 风气内动,即“内风”,是与外风相对,指脏腑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理变化。“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病机: 风气内动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1.肝阳化风

含义: 肝阳化风,是指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原因: 多由于情志所伤,肝郁化火;或年老肝肾阴亏;或操劳过度等,耗伤肝肾之阴,导致阴虚阳亢,风气内动。

临床表现: 轻者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见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因血随气升而发卒然仆倒,或为闭证,或为厥证。

2.热极生风

含义: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指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原因: 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煎灼津液,致使筋脉失养,动而生风。

临床表现: 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

3.阴虚风动

含义: 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

原因: 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

临床变现: 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

4.血虚生风

含义: 血虚生风,是血液虚少,筋脉失养而动风的病理变化。

原因: 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致虚风内动。

临床表现: 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5. 血燥生风

血燥生风: 指血虚津亏,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生风的病理变化。

原因: 多由久病伤阴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等原因,导致局部或全身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血燥而化风。

临床表现: 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状。

(二)寒从中生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含义: 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气弥漫的病理变化。

原因: 因先天禀赋不足,阳气素虚,或久病伤阳,或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损伤阳气,以致阳气虚衰。阳气虚衰,不能制阴祛寒,故阴寒内盛。

临床表现: 阳热不足,温煦失职,虚寒内生,可见面色苍白,畏寒喜热,肢末不温,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沉迟弱或筋脉拘挛,肢节痹痛等症。

病机: 主要与脾肾阳虚有关,而尤以肾阳虚衰为关键。

注意: “内寒”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外寒”的临床特点是以寒为主,亦可因寒邪伤阳而兼虚象。

(三)湿浊内生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含义: 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由于脾气的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由于内生之湿多因脾虚,故又称之为脾虚生湿。

原因: 内湿的产生,多因过食肥甘,嗜烟好酒,恣食生冷,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或喜静少动,素体肥胖,情志抑郁,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

(四)津伤化燥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含义: 津伤化燥,又称“内燥”,与外燥相对,指体内津液耗伤而干燥少津的病理变化。

原因: 多因久病伤津耗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导致津液亏少,以及热性病过程中的热盛伤津等所致。

病位: 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而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临床表现: 内燥病变,临床多见津液亏少枯涸之症,如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唇焦,舌上无津或龟裂,鼻干目涩少泪,爪甲脆折,大便燥结,小便短少等。

致病特点: 外燥伤人多在秋季,多易伤肺。内燥则由于全身脏腑组织功能失常,津液亏少所致,可以发生在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大肠多见。无论外燥还是内燥,都以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滋润为特征。

(五)火热内生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含义: 火热内生,又称“内火”或“内热”,与外火相对,指脏腑阴阳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理变化。

火热内生有虚实之分,其病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阳气过盛化火

生理: 人身之阳气在正常的情况下,有温煦脏腑经络等作用,中医学称之为“少火”。

病理: 阳气过盛,机能亢奋,必然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津。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

内容: ①外感六淫病邪,在疾病过程中,皆可郁滞而从阳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②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瘀血、结石等)和食积、虫积等,亦能郁而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

又称: 为“五志之火”。

原因: 多指由于情志刺激,影响了脏腑精气阴阳的协调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或亢逆。气郁日久则可化热,气逆自可化火,因之火热内生。

4.阴虚火旺

属性: 此属虚火。

原因: 多由于阴气大伤,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阳亢化热化火,虚热虚火内生。

中医基础之内生“五邪”,致病之因,你需要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