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容养生 >

普法认知:80后老板开美容馆,利用“一袋大米”,年收50多

2021-12-13 13:45:04来源:

普法认知:80后老板开美容馆,利用“一袋大米”,年收50多,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182集

80后老板开美容馆,利用“一袋大米”,年收50多

生财有道,赚钱有术。知晓生意经,才能生意精!你只需要掌握一个赚钱的小套路,就能把同行远远甩在后面,他们月赚3000,而你轻松月赚3万!2万名门店老板共同见证,绝非空穴来风。

如果各位老板看过我之前的专栏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我说过的三三制。

做生意如果懂得三三制的方法,1/3客户不赚钱,1/3客户微利,1/3获暴利。从客户的角度考虑之后,利用以上的方法,达到一部分不赚钱,引来客户之后,一部分微小盈利,再从中挑选1/3的客户进行暴利的收入。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端吸引,后端裂变赚钱的方式。运用我们闲置的产品,或者说无法卖出去的产品做对顾客的引流,吸引到顾客之后,再想一切的策划,从后端持续的盈利。

只有有了人气,我们才能够赚钱,才能够扩展更多的盈利渠道,如果没有人气,说什么都是白搭。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40岁的80后家庭妇女在生完孩子以后,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创业开店锁定3000客户,一年就赚了五十万的案例。

【1】案例背景

我的会员张总年轻时是个美女,自己本身也比较爱美,创业开了家护肤院,一年到头两家生意都不好,就把店关了。后来结婚生孩子,一直就带孩子们出去赚钱。家里就嫌弃她累赘,赚不来什么钱,于是她狠了狠心,决定重新开始创业。

12年借钱又开了家美容的店叫做美丽之家,她想连开五家,但是虽然有野心,生意却不是野心换得来的,于是张总就找到我们,想要做一个方案。六月份来到我们这上课以后,迅速制作了一个方案。

结果非常显著,实现了把一家店开成了五家店的梦想,并且每家客户消费都要提前预约,不预约还没有位置,每家店每个月的新客户都会增加30到40人。

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了这样的结果呢?

【2】方案内容

说白了,生意不好就是因为没有人到店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客户。我们针对痛点,对症下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步:针对老客户推出299元资格卡活动。

只要顾客充卡做活动,交了钱以后就直接拿一瓶价值299的红酒,而且这299元还不是会员卡的钱,三个月后,你凭着这个收据,我还一分不动的退给你。

当然,充卡享受的优惠不止这些,就是送本店四次的基础护肤套餐,每次价值200元,另外我再送你五张共享卡,朋友凭卡可来获得一次基础美容项目。

这期间,如果朋友办卡了,那么主卡人还可以得到返利50元。

第二步:推出3900元的资格卡活动。

1.如果299元不退的话,顾客就可以当双倍金额使用,办卡时就可以直接抵598元。

2.可以做一年的调理皮肤,这是单个项目,一个月可以做四次,每个月不做累计,每次价值400元,一年总共价值两万元,每个门店只卖100张。

3.如果老客户介绍一个新朋友来办3900元的会员卡,还可以拿到3900元的礼品。

包括减肥机、一袋大米,一个毛毯等。

免费让别人交押金,享受服务以后再退押金给别人,同时如果办卡又送了价值相等的礼品,很多人会说,老板不疯就是傻子,还别说,她不仅没亏钱还赚钱了。

【3】盈利分析

其实相信一些有经商头脑的老板都已经看出来了,我们做的这些完完全全就是先吸引客户,再裂变客户让他们成为会员。

首先,299元的活动门槛比较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而且表面上是完全纯粹的给予,只赚人气不赚钱,吸纳了更多的基础会员,锁定客户。

每个月来做四次美容,增加信任感,客户心里觉得占了便宜,但同时他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就成为了我们潜在的3900元的充值客户。也就是能够得到暴利的三分之一客户。

怎么暴利呢?

3900元的资格卡其实只拿了其中一个项目来给客户优惠,但还有蒸桑拿、按摩等。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项目来赚钱,并没有损失太大的利润,就像我们三三制度说的1/3微利,后面的1/3才是暴利,也就是其他项目才是利润点。

同时,客户介绍朋友办卡,再直接送礼品,对于老客户的诱惑力特别大,他们会尽心尽力的为你宣传,为你找到下一个新客户,推动力更强。同时,因为赠品的很多产品都是在我们的帮助下对接的,我有资源,所以成本就很低。

也就是说,利用极小成本去送价值3900元的礼品,根本不亏,反而还靠这个赚得了很大的人气。

通过这样的方法,这个年近40的家庭妇女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再也没有人会嫌弃她是只会带孩子的妈妈了。

做生意赚钱的本质,不是去赚客户的钱,而是赚同行的钱。先把他们已经赚到的钱“抢”过来;再赚他们之前赚不到的钱!想实现这个目的,各位得先在“商业认知”上,跟同行先拉开差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