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认知:伪满洲国为何定都长春,而不是满清“龙兴之地,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但之后却并没有将这片日本人所称的“满洲”纳入日本版图。
事实上,要不要将东三省纳入日本版图,日本人不是没有考虑过。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几天,在东北的日本高级官员开了一个会,讨论未来东北事宜。
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号称“日本第一兵家”的陆军中将石原莞尔主张“一举解决南北满洲问题”,“将全满作为我国领土予以统辖占领”。
而日本特务头子“中国通”土肥原贤二则认为,应避免与国民政府正面冲突,如果将“满洲”纳入日本版图,很容易造成中国老百姓大规模反弹,不利于统治。而且国际观感也很难看,这是打破一战之后的世界秩序的行为。
要不说土肥原贤二是“中国通”,他提出就目前形式而言,还没到纳入日本版图的时机。应该先建立一个以宣统皇帝为首的傀儡政权作为过渡。
东北是大清的发源地,此地老百姓对清朝是有感情的。以宣统皇帝名义来建一个政权,可以得到老百姓认可和支持。
后来,日本通过了土肥原贤二的意见。
1924年宣统帝溥仪被冯玉祥无视“优待条款”赶出了紫禁城,此时溥仪正住在天津的静园。
就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几年,发生了孙殿英盗清东陵的事件。国民政府对此时的处罚不了了之。
这些事都让溥仪对国民政府充满了仇恨。土肥原贤二敏锐地发现了此情况,他亲自到天津游说溥仪去东北。
土肥原贤二对溥仪说,大日本是诚心诚意地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新国家。溥仪是这个新国家的最佳领袖。
溥仪对此十分心动。
1931年11月,溥仪偷偷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后到达奉天(沈阳)。
1931年3月1日,日本扶持下的满洲国正式成立。
伪满洲国首都定在长春,这让很多人倍感意外。沈阳被认为是满清龙脉所在之地,一心以复兴祖业为己任的溥仪怎么会定都长春呢?
在伪满政权成立之前,对定都的问题,日本人和溥仪这边的人吵成了一团。
溥仪这边自然是要定都沈阳。这些满清遗老遗少对国名“满洲国”本已有不满,他们是想还叫大清。既然国名拗不过日本人,那定都问题总得争取一下。在大清龙兴之地定都,表明这是对清朝的复辟。算是对不能继续叫大清的一种补偿办法。
日本人不同意定都沈阳。在他们看来,伪满是全新的“国家”,不是对大清的复辟。
一旦定都沈阳,必然为国际社会留下日本支持清朝复辟的印象。清朝在几百年历史上等同于中国,那么以后将清朝土地纳入日本版图,这不岂是吞并了中国土地?
要知道,在日本人的历史叙述中,他们极力将东三省定义为“无主之地”,这是为将东三省纳入日本版图,找一个“合理依据”。
再一个原因,沈阳是奉系军阀大本营,张作霖父子在这里经营了20多年,拥有强大民意基础。日本人认为满洲国定都于此,难以稳固统治,极不合适。
最终,溥仪这边又拗不过日本人,只得否了定都沈阳的方案。
不定都沈阳,定都哪里呢?哈尔滨和大连成为热门候选城市。
很快哈尔滨又被否了,日本高层认为哈尔滨过于靠近苏联,同时也是东北抗日游击武装活跃地区。
至于大连,虽然安全却偏居一隅,远离东三省腹地,同样不利于稳固统治东北。
关东军方面则提议定都长春。关东军从军事方面分析,长春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战略地位重要,有利加强控制各地。长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与清朝没太大渊源,又不存在抗日武装力量,简直是再理想不过的都城。
关东军的方案最终得到日本高层认可。长春确定为伪满首都,并改名为“新京”。
可是,长春毕竟是小城,不具备首都的气派,也承担不了重要战略城市的任务。
所以,从1932年底开始日本便开始规划长春,要打造成一个极具国际规模的大都市。
用了十年时间,长春在规划建设上的确有长足的进步。市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拥有极发达交通体系。常住人口超过120万,如果算上驻守长春的数十万军队和近百万流动人口,长春市内的总人口数已高达300多万,比东京的都市区人口还多。
长春作为伪满首都达13年。
1945年9月,长春光复,此后一直成为吉林省省会至今。
>>给个面子 ◠‿◠ 关注一下
>>好奇挖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