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份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7月新增信贷减少但社会融资规模有所增加。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2020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068亿元。
从信贷结构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在时隔近10个月后,住户部门贷款再次成为信贷绝对主力。在9927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7578亿元来自住户部门,且其中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606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1%。
“5月后住户部门贷款恢复明显,尤其是楼市带动的按揭贷款增幅相比疫情期间十分明显,也相对去年有小幅度增加。一是因为被疫情暂时压制的住房需求随着疫情好转而反弹;二是消费贷和信用卡需求也随着经济复苏有所提升。”珠三角地区某国有大行支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外,M1、M2增速分化。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3.8个百分点。
7月住户存款减少超7000亿元
7月数据显示当月新增社融1.69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均低于市场预期均值,且M2增速也回落至10.7%,但新增信贷、社融结构改变十分明显,一是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信贷需求回升明显;二是企业短期贷款减少,但中长期贷款增加。
“从结构上看,本月信贷增长低于预期,但结构有所优化。”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企业部门新增短期贷款比上月减少2421亿元,主要由于近期加大了资金违规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控经营性、消费性短期贷款进入楼市空转套利。此外,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968亿元,虽较上月少增,但比去年同期多增2290亿元,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的政策导向发挥了积极效果。”
“7月信贷数据佐证了宽信用政策的边际收紧,而非融资需求急剧恶化。”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民表示,“7月企业新增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达5968亿元,而短贷及票据融资大降反映的是信贷投放偏紧之下银行调节信贷结构,优先投放个贷及企业中长期贷款,而大幅压降低收益的企业票据贴现和短贷。”
“在企业信贷方面,上半年的投放重点就是企业,近期我们也在减少短期贷款,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此前,市场称部分信贷转化为结构性存款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但实际上疫情之下企业生产也有所推迟,因此资金周转速度和需求降低,部分信贷确实有变为存款,但不都是套利,也有资金周转安排的客观需求。5月之后,我明显观察到企业的信贷提款率上升,企业存款也降低了。”上述珠三角地区支行行长表示,“在零售业务方面,目前银行也在大力推行消费贷款,除了信用贷款外,还有装修分期贷和汽车分期贷等多种消费信贷产品,预计下半住户端信贷需求还会继续上升。”
另值得注意的是,7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度减少,尤其是住户存款大幅度减少。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03亿元,同比少增56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19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8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居民存款减少一是因为在季初,当月居民和企业存款通常转为表外理财,二是股市热潮下居民理财端口转移。
从7月初开始,“牛市”呼声不断,多家券商都迎来了开户潮,基金发行规模加大。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开户投资者了解到,在此期间,有不少普通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保险类资金取出,投入股票市场。整个7月,上证指数从7月初的2919点附近上升到7月末3310点左右,上涨超过10%,最高触及3455点。
“稳货币+调结构”政策持续
针对7月社融和信贷总量、结构等特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金融领域分析师表示,这实质体现了6月之后,货币政策从抗疫时期的紧急模式回到稳健轨道,从总量宽松变为结构优化,未来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精准施策”,并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注重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7月信用扩张速度放缓,主要是因为宽信用的力量暂时减弱,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降低,但判断后续信用扩张将继续放缓。“考虑到现在经济仍然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就业、居民收入、消费与制造业投资等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指标依然偏弱,央行货币政策也不存在大幅快速收紧的基础,信用扩张也不会出现戛然而止转为明显的紧信用,社融存量增速即使下行,其幅度也有限。”李奇霖表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稳健适度是常态。“未来面对财政发力下的流动性需求压力,央行将灵活运用各种流动性工具微调对冲市场压力。引导市场整体资金成本下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方向也未变,但考虑到引导利率下行可能对资本市场、楼市产生的过度乐观市场情绪,进而短期内央行对于引导利率下行以及流动性投向结构调控都较为谨慎,预计未来央行向下微调MLF操作利率5BP是可能的。”唐建伟说。
温彬则认为,货币增速的回调、信贷期限结构的调整、社融增量的放缓,既与趋势性因素有关,也说明了货币政策精准导向逐渐发力。“预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心将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降准、降息的概率降低,更大程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一方面,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新增信贷社融仍会对稳企业和保就业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全年能够实现M2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目标。另一方面,继续用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的支持力度,严控资金空转套利,并提前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和防范。”温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