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保险 雷赛兰
近日,中保协官网信息显示,太平人寿拟向太平基金增资2.5亿元。事实上,自2016年太平资产入主太平基金成为大股东后,太平基金屡获太平资产增资,此次增资后,太平人寿和太平资产合计持有94.77%的太平基金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已多次认购太平基金的基金业务的太平人寿将成为太平基金新晋股东。这在业内看来,太平人寿或能在太平基金的业务协同、险资支持、战略指导等多方面产生积极意义。
依赖险资,太平基金形成了以固收类基金业务为主,权益类业务为辅,且权益类业务占比低、投资能力弱的格局。同时,险资对太平基金整体资产管理规模贡献有限,资产规模长期不足200亿元,而频繁的人事更迭,还有经验相对欠缺的和人员较少的基金管理团队更是让太平基金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太平基金获2.5亿元增资,“太平系”持股比提升至94.77%
信息显示,太平人寿与太平资产、安石投资、太平基金已于9月签署关于太平基金增资的协议,约定太平人寿将以每股1元的价格向太平基金增资2.5亿元。
增资前,太平资产持有太平基金91.5%的股权,安石投资持有8.5%的股权,注册资本为4亿元。增资后,太平人寿拿下第二大股东位置,持股38.46%;太平资产、安石投资持股比分别被稀释至56.31%、5.23%,注册资本增至6.5亿元。
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蓝鲸保险表示,“太平人寿成为太平基金新晋股东,或在业务协同效应、险资支持、战略指导等方面能提供一定帮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未来成效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
事实上,自2016年太平资产入主太平基金后,作为大股东的太平资产频频通过增资或收购手段收集股权,股权占比持续提高。
追溯来看,太平基金前身为成立于2013年1月的中原英石基金,2016年7月,证监会核准太平资产受让中原证券(5.550,0.00,0.00%)34%、安石投资32%的股权,核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为太平基金实际控制人。这一交易行为,意味着太平资产通过“借壳”成功实现对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一家保险系基金公司由此诞生。
1个月后,“中原英石基金”更名为“太平基金”。同期,太平基金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至2.7亿元,2700万元悉数由太平资产认购,由此,太平资产持股比提升至70.04%。
2017年7月,为满足子公司太平基金的运营资金需要,并支持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太平资产又向太平基金增资1.73亿元,注册资本由2.7亿元增至4亿元,持股比增至83%。
另一方面,今年1月,太平资产以4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中原证券所持有的8.5%的太平基金股权,股权升至91.5%。对于离队的中原证券来说,不失为一笔收益可观的买卖,其预计将获得不低于3000万元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资产还屡屡向太平基金伸出借款援手。双方曾分别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2019年8月签订为期12个月的借款协议,每次借款1500万元。
太平人寿或成业务主“助攻”,权益类基金投资收益欠佳占比不足一成
聚焦至此次实施增资的对象,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引进了太平人寿,而并非是此前多次参与太平基金增资的太平资产。
分析来看,相对于太平资产,太平人寿资本实力更胜一筹,这种安排进一步强化了太平基金股东阵容。太平资产注册资本达10亿元,2019年营收12.77亿元,净利润为2.78亿元;太平人寿注册资本100.03亿元,2019年营收高达0.17万亿,实现净利润113.91亿元。
同时,蓝鲸保险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到,自2016年太平资产入主太平基金后,作为和太平资产有股权关联关系的太平人寿与太平基金产生了多项业务往来。
在2016年之前,中原英石基金基金资产规模一直不足亿元;而在实际控制人易主后,至2016年年末,基金规模骤增至151.65亿元。
这其中,太平人寿即是一大强势“助攻”。2016年10月,太平基金发行更名后的首只基金“太平日日金”,募集期净认购119.05亿元,首发即破百亿,太平人寿认购50亿元;同年12月,认购“太平灵活配置”15亿元。
此后,太平人寿仍不断加持认购太平基金相关业务,但认购金额多数在亿元以下。或是后续动力有限,太平基金资产规模陷入新的发展困境,资产管理规模停滞于200亿元以下。
这种状态在2020年被打破,今年以来,蓝鲸保险粗略计算,太平人寿合计认购太平基金的基金业务121.25亿元。其中,10亿元及10亿元规模以上的有3笔交易。6月,太平人寿认购“太平恒睿纯债债券”投资基金29亿元;8月,认购“太平恒泽63个月定开”10亿元;9月,认购“太平丰和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投资基金70亿元,认购金额创投资新高。
受益于此,截至2020年9月17日,太平基金资产规模由3月末的158.29亿元冲高至368.29亿元,不足半年增近21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如此,对比其它保险系基金公司,太平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仍靠后。截至今年6月30日,在9家保险系基金公司中,资产管理规模仅优于人保资产和华泰保兴基金。且公司业绩整体欠佳,2018年,太平基金亏损4700万;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743万元。
一位金融业内人士曾向蓝鲸保险介绍称,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头部基金公司在基金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方面愈发占据优势,屡屡有爆款产品,中小基金公司则偶有募集失利,管理规模缩水,竞争压力加剧。
从业务结构看,背靠保险股东大树,太平基金在固收类基金发展上占据天然优势,受其债券型基金业务的大幅增长,固收类基金规模占比已超九成。
而权益类基金规模相对较低,5只股票型基金整体投资表现不佳。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C、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A近一年增长率分别为-12.97%、-12.63%;太平行业优选股票A、太平行业优选股票C近一月增长率不足2%;太平智选一年定开股票近一月增长率也仅有2.34%。
宋清辉认为,“这种的投资风格将会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未来,太平基金应顺势改变投资风格,逐渐提高权益类产品占比,提升其‘吸金能力。”
董事长总经理双双换人,基金经理配置少、经验欠缺
早年,在收购太平基金时,太平资产曾直言,“对于中原英石基金的收购,是太平资产深入贯彻集团精品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集团综合金融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太平集团全面进军个人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举措。”
承载着美好愿景,若没有险资支持,其业务发展更为堪忧。对于公司经营,太平基金并非没有采取手段提升竞争力,提高基金投资回报水平。
较为显著的手段是,太平资产入主后,太平基金迎来董事、高管层大换血。提拔太平内部高管汤海涛成新董事长,聘请有基金管理经验的宋小龙出任总经理,同时,副总经理、董事纷纷就位。
不过,这种稳定性并不长久,主要管理人员依旧频繁更迭。2018年5月,任职不足2年的宋小龙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汤海涛代任。此后,邱宏斌、吴东(代任)、尤象都依次担任过总经理一职。其中,尤象都于今年4月正式挂帅。
尤象都的上任只是今年太平基金人事更替启幕的一个缩影。1月,具备多年投资和证券风险处置经验范宇出任太平基金董事长,“元老级”董事长汤海涛退任;3月,太平基金的法定代表人更替为范宇。
与此同时,年内相继有王健、金芳、宋卫华、吴东等副总经理离职,督察长岳冲也在7月31日离职;季勇、史彦刚被任命为副总经理,尤象都出任首席信息官兼督察长。
“人事更迭频繁,会影响公司战略执行的稳定性,继而影响公司业绩,这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宋清辉分析道。
人事动荡外,太平基金还面临基金业务管理班子成员经验相对欠缺,人数少的问题。
截至2020年9月17日,太平基金拥有6名基金经理,远低于各基金公司的平均数15人。从职业经验看,除了陈晓曾在光大保德信基金从事过基金经理有6年投资经验外,另5位均由太平基金内部培养,其中,林开盛管理经验超3年,梁鹏、吴超、潘莉经验不足3年,常璐任职200余天。
而资产管理规模相对较大的保险系基金的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基金经理分别为24人、18人,主力军为从事基金投资3年以上的人员,且不乏6年以上的资深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