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佛系养生的最高境界:心灵养生,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真正的养生,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调节,情绪不好的话,所有养生都是无效的。俗话说:病由心生。我们在用外物来调节身体的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身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一体两面。心灵是身体的内在部分,而身体则是心灵的外在部分,我们应该把两者平衡起来。
在治病方面,药补不如食补,而食补不如静心也。我们身体的部位与心灵状况是对应的:
脚和腿——心理支持
盆骨——生存的原始能量
腹部与下背——情绪
胸腔——情绪的表达
肩膀与手臂——行动
颈部、喉咙、下颚——沟通
脸部与头部——自我意识
我有幸读过《断舍离》一书。从书中理解到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一直在做“加法运算”,总是被纷繁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无形中为自己“加”了形形色色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成了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担,致使我们在冗长琐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我们可以尝试“断舍离”,斩断、舍弃、脱离,尽可能的做压缩生活的减法运算。
佛教在心灵健康方面讲到远离贪嗔痴慢疑。帮助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有很多,如读经书、心无旁骛的抄写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常焦虑和烦躁。睡前可以听轻缓的音乐进行冥想,关注自己内心的烦恼和怨念、整理思绪,让心神安定下来,虔诚的反省自己、感恩生活,保持一种佛系的心态。
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着,我们很容易浮躁,迷失自我。在心态上,我们首先要乐观。乐观的人在看待事物,光明的面多一些、阴暗的面少一些。面对困难和问题,相信经过努力可以克服和解决;,面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抱有信心,对自己的错误和挫折能总结经验教训,振作起鼓。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积极乐观者比较不容易患心脏病。
其次要有平和的心态,丰子恺曾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应该劳逸结合,尽可能抽取时间让自己脱离精神紧张、杂事干扰。拥有平和的心态对身体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如脱离精神紧张可以使心脑血管平顺稳定、改善免疫力,悠然放松的心态也有助于创意的涌现,对脑力工作者,可以多让自己的大脑充充电。
人生路上无论遭遇什么困境,工作上无论碰到什么难题,首先要保持心灵的“晴空”。当太阳被任性的乌云遮蔽,内心被坏情绪肆意摆弄时,我们需要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