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健康宣传:食物有五味,饮食偏嗜有哪些危害?

2021-08-10 07:47:44来源:

健康宣传:食物有五味,饮食偏嗜有哪些危害?,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九十七。(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馳,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接前文)“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宫”就是宫殿、房屋,身体的五脏其实就是“宫殿“,就是藏精的地方。“心、肝、脾、肺、肾”藏“金、木、水、火、土”五种精气。所以,“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藏精的五脏,饮食五味太过就会受伤。联系一下临床,现在临床有好多人有非常多的病,都是内脏的病,比如说心脏病。心脏病是吃什么吃太多?吃咸!吃咸吃太多了以后,因为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血液中的钠离子就会增高,这样就会增加血管的负担。第一是导致血压增高,第二是心肌会因为血压增高而负担增大,容易受损。第一是高血压会增高。第二是心肌会受损,因为血压一高了之后,心脏就被迫工作强度增大,所以,伤了心肌。(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吃辣太多增加湿热,伤在脾胃。现在吃“苦”的人不多,吃“苦”很少。吃甜的人太多,味甘的食物尤其是小朋友喜欢吃,喜欢吃甜味的食物,小孩吃甜太多就不爱吃饭。《黄帝内经》后面有句话叫做:“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就说明胃气淤滞了,化不动了。它就滞住,一旦滞住之后,小孩就就容易不爱吃饭、厌食、小脸儿蜡黄、不长个。

大人就会出现饮食过甜,吃甜味的食物过多。昨天我治的一个患者特别喜欢喝甜味饮料,喝了大概也就是半年不到,结果去医院一检查,空腹血糖10点多了。什么原因呢?就是 “味过于甘”就伤脾胃。脾胃主运化,运化不好了之后,身体的糖分的代谢不掉,就会变成糖尿病,这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病机。糖尿病的发病中医认为有很多种可能,有的是肾虚,有的是脾气不濡,一会儿会讲到。

我刚才讲的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在人喜欢吃辣的食物,喜欢吃甜的食物,还有的人喜欢吃咸的食物,这三种味道,伤人比较厉害。《黄帝内经》中说“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这里面就涉及到深刻的五行关系,以后我会有专门的主题来讲,在这里简单的讲一下。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胃,金对应肺,水对应肾,这是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味过于酸”,正常的酸是对肝脏有好处的,要是过于酸叫做“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津”是津液的“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溢的意思,就是太多了,溢出来了,有过剩的意思。这段话意思就是味道过于酸了之后,肝气过盛,肝代表“木”,木克犯脾土,所以“脾气乃绝”,所以脾气就衰竭。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这段话联系临床很好理解,吃味道过于咸的食物,刚才讲了喝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是正确的服法,是滋肾的,引精入肾。“味过于咸”,食物太咸了之后伤肾。适度补肾,过咸伤肾。伤了肾之后,就会表现肾气不好。伤了肾气之后,就会出现“大骨气劳”,什么叫“大骨”?我们前面也讲过大骨指的是腰之高骨,腰命门穴上面那个凸起的部位就是高骨,这是汪昂注解的。“劳”指的是困倦的意思。“大骨气劳”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大骨就要受伤,肾气就劳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短肌”理解为肌肉萎缩。“心气抑”,因为咸是入肾,肾属水,水克火,所以说心火就会受到压抑。心气一压抑了之后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等心脏的一系列病症。所以说,我们看到很有意思一点就是,北方人喜欢吃咸的,这种人年老了之后,到了冬天,特别容易出现心脏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就是心慌气短,心里感觉空,没有劲,再往下发展有点类似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衰这种情况就会出现。

每个人的病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的思维、行为举止包括饮食睡眠、生活习惯导致的。以前北方人喜欢吃味道重的,咸的食物。吃咸过多就会导致我刚才所说的血液钠离子高,高血压就会产生。同时心脏就会被迫的压强太大,心脏的做功就会太多,时间一久了,它就劳损。比如别人的心脏,因为血液很流通,不用使很大的劲,就能把血泵到全身,但是血压高的人,他的心脏就得比别人的心脏更加使劲,往外压血液压到全身,所以他的心脏就会强度很大,就会很累。(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人体不是一个永动机,人体也有保养期和使用寿命,别人的心脏用八、九十年,他的心脏可能用五、六十年,心脏承受不住了,就会告急,就会出现我刚才所说的心慌、气短。去医院做心电图,有的人会出现ST段的低频或者抬高等等,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这就是我刚才讲的 “心气抑”,伤肾的这种邪给压抑了,叫“心气抑”。抑就是不舒畅的意思,就是感觉心气不舒畅,压抑、胸闷、气短。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这段话有争议,《黄帝内经》因为成书时间比较早,现在的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成书于汉代,但是里面的文字,据文字学家考证——像我们读过的钱超尘老师的考证,他认为有的文字是处于春秋战国时代,有的文字出自于西汉。所以,这样一来,这些时间流传太久的文章、文献材料,可能会错简。什么叫错简呢?就是古代的那些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竹简保存时间一久了之后,它可能搞错了,就是散开了或者是前后顺序打乱,或是有的字没写清楚,时间一久了就模糊了,叫“错简”。一旦错简之后有些文字尤其是《黄帝内经》有很多地方前前后后对不上号,就容易出现问题。

这段话明显的说的是心气受了伤,心气受了伤之后影响了肾水。心对应的是苦,本来这地方应该是味过于苦才对,但写的是味过于甘。后代的很多学者的考证,尤其是参考《太素》——隋代杨上善有一本书叫《太素》,现在学者认为《太素》可能是比较原始的《黄帝内经》的版本,但是《太素》在这一段话上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和《黄帝内经》都是重合的。(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有很多后人认为《太素》实际上是最原始的《黄帝内经》。咱们现在看到《黄帝内经》,实际上是唐代王冰整理出来的。《太素》更久远,《太素》对于这段原文描述不是“甘”,而是“苦”,所以,我也认为《太素》的认识是对的。这地方可能在王冰整理的时候搞错了。所以,这段话应该是这么说:“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就是味道太苦了之后会“心气喘满”,“喘”指的心跳急,“满”是烦闷的意思,“心气喘满”指的是胸闷、气短、心跳急促、胸中烦闷。

苦过于心,伤心之后,心火就会不足,肾水乘之。水是克火,火不足了之后,水就来乘,水一乘于心之后,脸色就发黑,“肾气不衡”,肾气就不平衡了。所以,这段话是这样理解的:味过于苦,一苦了之后就伤心,心气虚了之后,肾气又来乘,就“水气凌心“,中医有句话叫做“水气凌心”,水气就指的肾气,上凌就会出现心气喘满。(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临床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可能不是因为过于苦,吃苦味而引起的这种“水气凌心”,而是因为年老体衰之后,心的阳气不足了,心气虚了之后就出现类似哮喘、喘满、胸闷、气短、喘促。有的老年人甚至都躺不下去,必须得坐着睡觉,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水气凌心”,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这是在《伤寒论》里边的一些治疗经验。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这段话在《太素》里面认为这地方不是“苦”,而是“甘”。因为这段话明显讲的就是脾气的问题,“脾”对应是甘,甘甜的“甘”,所以,这段话应该是“味过于甘,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濡“指的是濡润、湿润,“厚”指的是壅滞而胀满。因为甘味入脾胃,味道太甜之后,伤脾胃。因为脾气一伤,则湿盛,湿气一盛之后,胃气就会胀满、壅滞,这段话是这样理解的。

“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沮”指的是坏的意思,“驰“是指的是纵,“筋脉沮驰”是筋脉松弛,消耗了。“精神乃央”,“央”是遭殃的意思。因为辛味入肺则肺气盛,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气乘肝,甘主筋,所以“筋脉沮驰”。心散气,一旦散气之后精神就消耗,所以叫“精神乃央”。精神就遭殃,是这样一个理解。(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九十七。(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