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他差2分上清华,母亲怀疑出错,坚持查阅试卷,,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人的专注力,其实大多数来自于自己的爱好。同样,也只有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才会沉入它带来的过程,进而更加精进。所以,人们才会因为爱好的引导来走人生路。曾经著名的建筑学夫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没有选择他们希望的建筑学,就是源于"爱好"二字。
著名的建筑学夫妻在上世纪,建筑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建筑学虽未成系统,但是也在缓慢的发展中。其中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洪流中留下来的一座座名胜古迹。那是如何巧夺天工的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璀璨瑰宝。可瑰宝也是需要人们发现的,而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他们的发现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比起梁思成,听到最多的还是林徽因。她真的是一代才女,不仅身姿绰约,而且文采出众,之后更是在自己的领域中也令人惊叹。可一个人的优秀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在那个年代要有支撑起她学习的资源。
林徽因的家庭优渥,因此比起大多数女子来说,她的学识谈吐都十分出众。当时的女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参加一些诗歌社,或是音乐社。所以,其中的文艺但凡有一点优胜于他人,都会接受到周围人羡慕的眼光。林徽因十分幸运。她在诗歌方面的启蒙老师是徐志摩。史书上记载,徐志摩曾倾心于林徽因,但最后也因为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而中断念想。
可林徽因不止在文学创作方面优秀,之后在因缘巧合之下,她随同父亲去欧洲游历,结识了学习建筑学的房东,而这个人正是她之后学习建筑学的启蒙老师。通过这前前后后的生活经历来看,林徽因真是命运的一个宠儿,在爱好方面总能碰到优秀的启蒙老师。
自从结识建筑学之后,林徽因就专注于这项学科了。当时,因为梁启超的缘故,林徽因可以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但是,林徽因不是建筑学本院的学生,只能在一旁旁听。可尽管如此,她也依旧学得很好,也是未来梁思成的贤内助。
从国外学成回来,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同在国内的著名大学任教,培养了无数建筑学中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他们还历经艰苦,拜访了国内的许多古建筑,并编纂成册。到了在国家建设之初,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也都由他们两夫妻一手操办。
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失败在林徽因的心里,她的一生经历过很多,但留下来最珍贵的恐怕是文学和建筑学了。但对于建筑学的喜爱,她已经不再像刚开始如此简单,甚至希望变成一种传承。而这种传承不止是教书育人那样,自己的儿子梁从诫,她也希望能够继承衣钵。
自古以来,虎父无犬子。梁从诫在家耳濡目染,自然也是和他的父亲母亲一样优秀的人。等到大学报考专业时,林徽因希望他可以报考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可能是出于孝心,梁从诫也顺从母亲的意思去报考。可本以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成绩出来与清华分数线差了两分,梁从诫没有被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接收。
得知此事之后,林徽因很是奇怪,怀疑试卷计算出错,便去查看梁从诫当时的考卷。看到才发现,梁从诫在试卷上明明白白地说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是历史学。
看到试卷之后,林徽因也是一个豁达开朗之人。儿子既然无心学习建筑学,便任由他去学自己喜爱的历史学。之后,梁从诫也顺利的进入清华大学的历史系学习。
都说,父母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林徽因希望自己的儿子学习建筑学,既有着为儿子打算的缘由,毕竟他们夫妻都是国内的建筑大师,而另外又有着希望儿子能够学习他们夫妻俩这么多年来在建筑学上的经验和学识,以便发扬光大。
但是,父母既然爱子,就永远不会打着为孩子的好的旗号,而插手他的生活,而在这一点上,林徽因在当时的年代绝对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其实,在上世纪之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是十分重。父母依旧将一些错误的三纲五常强加在孩子身上,可取得的教育结果也通常是惨烈的。
梁从诫之后的道路由他自己选择林徽因是一个好母亲,看到儿子的试卷之后,便释然了自己曾经强加给孩子的理念。从此,梁从诫可以认真的学习自己喜爱的历史学。从大学毕业之后,他也成了一名老师,在云南大学任教历史学。
可在云南的生活也逐渐改变了他的道路,当时云南的树木采伐很严重,树木的减少,最后导致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衡,令梁从诫忧心不已。于是,在之后的年岁中,他便转向环境学的学习。由此可见,梁从诫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
关于环境的变化,其实许多国家的发展在早期都会使环境遭受到一定的伤害,这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固然有很大的联系,可人类争名夺利的心态才是罪魁祸首。更何况,当时的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可梁从诫却从细枝末节发现问题,并放弃自己所学专业,转而自己从未涉猎的方面,这是很少有人可以拿出来的气度,也是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他的生活会由自己主宰。
梁从诫如此优秀,被众人称赞,正是从一开始便是有一个良好的家教。如果林徽因可以再固执一点,必须强迫儿子选择建筑学传承衣钵,想必日后也不会有真正的梁从诫。而就算是依着孝顺的心意,梁从诫也不会用伤害母亲的代价,来选择未来的道路。因此,就像"母慈子孝"的先后顺序一样,只有母亲慈爱祥和,真正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儿子怎会不孝顺。
再者,林徽因要求梁从诫学习建筑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希望他能够让国家的建筑专业有所提升,这是一件国家文化的传承大事,林徽因有着自己的责任担当。幸好,梁从诫虽不喜母亲所想的建筑学,但这份责任他也习得,只是方向不同罢了,也真的应了那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