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传:喝茶,最怕有这三个偏见,不论喝普洱茶、绿茶,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喝茶时,总有一些想法,容易阻碍我们喝到一款好茶。
有一次,和李麻花到外面的茶室喝茶。
换个空间喝茶写作,是难得的情调。
喝得正酣时,来了一个初次认识的朋友。他也没因为萍水相逢,而觉得生疏,自来熟的功夫,比李麻花还熟稔。
他看我们用快出水的方式在喝茶,极为不满。
“你们怎么这样喝茶?这样喝茶,能喝出茶叶的味道吗?”
“当然可以呀!怎么就喝不出味道了?每一冲都不一样!”,李麻花不服气地怼过去。
然而,这位朋友,拿出了老茶鬼的款来,轻蔑地说,“你还是嫩了点!你这样是喝不出茶的缺点来的。选茶,要拿去闷泡,闷三分钟,让它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这样才喝得准一泡茶。”
闷泡……三分钟……
好吧,不必多说。这款茶的汤水,可想而知是什么味道。闷泡,并不是日常喝茶的正确方式。
还有一回,在某个白茶局上,遇到了一位喜欢喝岩茶的朋友。
嗯,岩茶跨界喝白茶,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但这位常喝岩茶的朋友,显然对白茶有误解。“白茶,有什么好稀罕的,晒晒不就能喝了。”
白茶的工艺确实很简单,但真的简单到晒晒就能喝吗?
如果真的这么想,真的这么理解,那就犯了偏颇的大忌了。
并且按照这个逻辑,也难以喝到真正的,正宗的好白茶。随便晒晒就好的白茶,并不能代表白茶的风骨。
在茶圈,总是有一些“我以为”的喝茶方式,往往会将人带入误区。
《2》
茶叶还是在原产地,直接从茶农那买最靠谱?
从逻辑上来看,在原产地买茶,的确比网络购茶,要有保障。
至少你人到了原产地,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从内心深处觉得:我到了原产地,就能买到第一手的好茶。
但现实总是会让你猝不及防地摔一跤。
到原产地,找到了茶农,未必就能买到第一手好茶。
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由个人的喝茶经历决定。换言之,您自己对一款茶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您买到的茶品质,到底是优还是劣。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买武夷岩茶。
近几年,牛栏坑肉桂的热度,大家是有目共睹。但看了某些购物平台上的价格后,总觉得水很深。就怕买到的牛肉,不是最正宗的。
于是乎,人人都想着上武夷山,亲自买茶。
但到了三姑后,你会发现,买茶的难度,并不止一点点。
鳞次栉比的茶叶店,那家的茶才是最靠谱的?
随便找一家?
显然不行,这会增加买茶的难度,并且您在这些店家看来,属于散客,就是属于只买一两斤茶的那类。这时候购买的茶叶价格,与其他掌柜卖的并无差别,甚至有的还会有所上浮。
抛开价格因素,个人喝茶的水平,才是买茶的关键所在。
当茶农拿出N款茶,都用按照武夷山式泡茶法这么一冲,保证您能喝到嘴歪,到大味觉失灵,喝到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
到原产地买茶,未尝不可。但前提是,您要对这款茶足够了解。否则乱花渐欲迷人眼,琳琅满目的茶叶摆在你面前,反倒会影响选择。
可能最后买到的茶叶品质,还不如一些掌柜推荐的。
至少这些掌柜,甘担试喝员,已经替我们刷选了一遍!刷掉了那些可怕的味道。
《3》
好茶叶靠抢的,剩下的都是低端茶?
有此想法,容易失错失一些好茶。
好茶叶靠抢,这话说的不假。毕竟好茶的产量,不多。
你看那西湖龙井,虽然满大街都是,但根正苗红的西湖龙井,凤毛麟角。
要是没有趁早买,好茶早就落入了别人的口袋里。
再看那品质好的高山白毫银针,尤其是头采米针,以及荒野银针,产量有限,若是没有及时抢购,也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而我们,只能暗自神伤,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买茶。
好茶,产量的确有限。
但也不能以此偏颇地认定,剩下的茶,都是低端茶。
这一规律,在一些适合长期保存的茶类中,并不适用。
如白茶与普洱茶,大浪淘沙下,多数是沧海遗珠。
并且,这类适合长期保存的茶,多数是后起之秀,在前期,很有可能被忽视,被埋没。它们的精彩,在后半程。
譬如,白茶中的寿眉一类,就最容易受到误解。
枝叶疏朗,茶梗狂野的寿眉,因产量高的缘故,每年总会有不少茶遗留,而后被茶农妥当收拾好,存放在仓库里,在适当的仓储条件下,存成老白茶。
我们难道会因此就说寿眉是低端茶吗?就因为寿眉产量大的缘故,就要被纳入低端茶?
如果您真的觉得,只能说您以往遇到的寿眉,品质不够高端,甚至于不能代表寿眉的真实水平。
寿眉,不论是春寿眉还是秋寿眉,只要它的原料好,工艺好,都拥有让人无法忽视的品质特点。
2018年的春寿眉,就是一大典型。
新白茶时期,冲泡时,花香高扬的,方是上品。等到一年之后,盖香上这高扬的花香便转淡了,随之而起的是浓郁的草药香。
未来再陈化,必然会让人惊艳。
再说2016年的秋寿眉,散茶状态下它,药香浓郁。而饼茶形态下,不仅拥有浓郁的药香,更有清甜的、温暖的枣香。这些可是寿眉的特色香气。
并且,因为寿眉的生长期相对较长,它内在的果胶物质更为丰富,表面的腊质层也更为厚实,经过冲泡后,汤水稠而厚。
这样的茶,怎么也不该被列入低端茶一类。
《4》
茶叶保管,没冷库是不行的,没经验也是不行的?
茶叶保存,一直是重头戏。
买的茶,必定不会当下喝完,多数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储存。
显然,如何储存,是喝茶之路必备的技能。
但冷库保存所有的茶类,这一想法和做法,却不敢苟同。在六大茶类中,有太多茶,不适合在冷藏环境下保存。
或者说,能够将茶叶冷藏保存的茶,屈指可数。
最典型的代表,是绿茶。
绿茶,因为要保持它的新鲜度,许多人会选择借助冰箱的低温环境,遏制茶多酚的氧化,从而保持它的鲜爽度。
但也有的茶友,会将绿茶存放在一个阴凉的环境当中,足够的低温,也能缓解茶叶的变质。
可冰箱存茶,对于其他茶类而言,未必合适。
武夷岩茶、红茶、白茶、黑茶,都不大适合用冰箱存放。
武夷岩茶,它经过炭焙后,需要一个自然环境褪火,火气在自由的状态下,实现吐纳,从而让内质进一步醇化,拥有更为甘醇而别致的口感。
冰箱里稍显混乱的环境,反而会破坏岩茶的整个口感,不复有香清甘活的美好。
红茶,亦是如此。
在常温环境下保存,确保存茶环境干净、干燥,红茶不受潮即可。
而白茶与黑茶,属于长期保存一类。低温、潮湿、充满异味的冰箱,并不适合二者的陈化。
可见,冷库,冰箱,不是茶叶的最终归宿。
存茶,更多的是靠经验。
遮光、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存放,适合大多数茶类的保存。
多多积累经验,才是存茶的上选。
《5》
其实,这些所谓的喝茶误区,都是人为发明的。
当我们对一种事物的看法,与现实相背离,也就成了误区。
喝茶一定要闷泡,老茶都是不好的茶,到原产地一定能买到最好的茶……
以上种种,不过是因为我们有着美好的想法。奈何,这些做法,却未必能带给我们预期中的结果。
误区、偏见,就这样产生了。
正本清源。
及时改正这些错误的想法,还来得及。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