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全国名老中医疗效显著的治痛风验方,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全国名老中医胡荫奇主任医师从事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床治疗痛风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胡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湿浊内生;或饮食、酒醴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化湿生痰;或七情所伤,肝郁气滞,横逆伤脾,内生痰浊。综上可知,本病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痰浊内生。痰郁日久化热,痰热痹阻关节发为红肿热痛。痰热痹阻气血运行,而成瘀滞;或局部外伤后瘀血内生,痰热与瘀血互结,加重疾病的发作。所以治疗宜从化痰、清热、活血着手。
辨证分型
急性期(湿热痹阻,热毒壅盛)
以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骤然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其疼痛犹如虎噬,难以忍受,伴发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黄厚腻。
处方: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忍冬藤、生石膏、土茯苓各12克,虎杖、黄柏、萆薢、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包煎)、苦参、滑石各10克,甘草6克。
加减:热重者,加大黄3克,瓜蒌、桃仁各10克;阴虚者,加炙鳖甲(先煎)、知母各10克。
间歇期(湿盛瘀阻)
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然多有血尿酸偏高。
处方:山慈菇、百合、徐长卿、萆薢、薏苡仁、茯苓、鸡血藤各10克,法半夏、独活、威灵仙、桃仁、莪术各6克。
慢性期(痰瘀阻滞,气血凝积)
症见关节漫肿难消,或关节僵硬变形,或在关节附近、耳廓等处见有结节,伴有恶寒喜暖、乏力倦怠、食欲不佳、舌质淡暗或胖大,或舌边可见瘀点瘀斑,舌苔黄或白。
处方:萆薢、土茯苓、薏苡仁各15克,法半夏、猪苓、山慈菇、莪术、炮山甲、皂角刺、桃仁、牛膝、乌药、穿山龙各10克,三七粉(冲服)5克。
以上处方用法均为: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
李某,男,42岁。主诉:右足第二跖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半个月。现病史:2年前出现右足第二跖趾关节针刺样疼痛,夜间加重,在当地医院口服止痛药及行局部封闭治疗,1年半前右足第二跖趾关节疼痛再次发作并伴右踝、右膝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予秋水仙碱及别嘌醇片治疗1周后症状渐缓解,患者自行停药,未复诊复查。半月前因进食羊肉汤后出现右膝关节疼痛,继之右踝、右跖趾第一趾间关节疼痛,红肿,局部皮肤发热,行走困难,自行先后服用秋水仙碱、别嘌醇片及碳酸氢钠片后,病情稍有缓解。现症见:右足第二跖趾关节、右踝关节、右膝关节疼痛肿胀。无关节变形,无晨僵。小便量可,大便调,睡眠尚可。查体:右足第二跖趾关节肿胀,不红,皮温稍高,右足背肿胀,右踝关节肿胀,右膝关节肿胀,局部皮温高,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细。中医诊断:痹病,证属脾肾亏虚,湿热痹阻;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处方:山慈菇、徐长卿、萆薢、宣木瓜、莪术、皂角刺、土茯苓、牛膝、泽兰、赤芍、忍冬藤各15克,威灵仙、秦艽各12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服用4剂后,关节肿痛消失,可下地行走,嘱患者调控饮食,监测血尿酸变化。
来源:《医药星期三》
图片:网络
编辑: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本报全国邮发,邮发代号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