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科普知识:摒弃西式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拱手作揖礼

2022-03-16 09:45:03来源:

科普知识:摒弃西式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拱手作揖礼,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2020两会同期声 |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摒弃西式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拱手作揖礼

视频加载中...

中国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 闫景臻 胡俊) 中国俗称“礼仪之邦”。就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不论是作报告的领导还是在场的委员或代表,都拱手作揖、谦谦有礼,形成了一道儒雅亮丽的两会风景线。

作揖礼又叫拱手礼,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礼仪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谦敬人的品质,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揖礼自古行之,直到民国时期才渐渐被世界通行的握手礼取代。

摒弃西式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拱手作揖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学院院长杨朝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提案中建议,应当摒弃西式的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的拱手作揖礼。

具体提案如下:

《关于“推行拱手作揖礼,传承中华传统礼仪”的》提案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病毒或将长期与人类共存,我们认为应当革新相见礼节,而拱手作揖礼简单易行,意蕴深厚,既可化解疫情之忧,又从容承载文明和自信,应当摒弃西式的见面握手礼,行用中国传统的拱手作揖礼。

一、施行拱手作揖礼乃大势所趋

中华民族以礼立本,历来有“衣冠上国,礼义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国传统礼仪的作揖礼能够承载中华人文精神,本身是一种恰当、得体、庄重而又分寸的礼仪。中华文化博大包容,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以前我们顺应潮流,接受源自西方的握手礼仪,今后则可以辩证取舍,更好继承民族传统礼仪精华。

研究显示,手部汗腺发达,握手可能会传播疾病。面对疫情蔓延的迅猛态势,4月8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白宫疫情应对特别小组成员安东尼·福奇对媒体表示,握手这种问候方式可能会成为历史,他倡议人们忘记握手,因为这是传播呼吸性疾病的主要途径。

为了避免握手接触,源自印度的合十礼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英国王储查尔斯曾公开倡议,外国一些领导人也开始用合十礼打招呼。印度总理莫迪表示,现在是让全世界重新使用合十礼的好时机。实际上,作揖礼在我国已悄然展开,许多地方已纷纷实践。在山东,青岛礼仪学会就大力倡导订正,学术研究挺在前面。我国应该雷霆式决策,倡导推行拱手作揖礼,以引领时代文明风尚!

二、拱手作揖礼内涵丰富、切实当行

作揖礼收放自如,具有许多特别的优势。作揖礼几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和目所能及的距离范围内都可行礼,可一对一行礼,也可一对多、多对一行礼。不仅效率高,而且一视同仁,十分公平,可以弥补握手、拥抱、贴面等礼仪形式的不足。

作揖礼自尊尊他,契合文化自信理念。“手箸胸曰揖”,箸即筷子。筷子使用讲究配合和协调,启发人们戮力同心、同舟共济。“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说文解字》曰“揖,让也。”推手曰揖,揖让为敬,作揖礼含有自尊尊他之意,体现允恭克让之风。拱手作揖不仅可以构筑健康屏障,而且能表达谦让、推让、礼让、承让的敬人之心。长期推行拱手作揖礼,将于无形中兴起民间谦虚、爱敬、朴实之风,助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彰显国民素养。

作揖礼收敛自律,契合自我革新理念。作揖时,两手相合交叠于胸前,交合就是“敛收”“敛聚”的意思,敛收敛聚,意味着“约束”和“自律”。正如《尚书•洪范》所言,人只有安于本分、尽职尽责,不断匡正自我,做到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才能收获“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这五福。所以普及作揖礼,就是在时刻化育百姓革新自我,动作虽微,却厥功至伟。

融入防疫长效机制,常抓不懈。面对疫情病毒变异且有可能以流感形式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既需要智慧更需要方法。建议将作揖礼融入防疫疏导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列入法规条例。继续规范动作要领,以正确的作揖礼动作传承和引领风尚。倡导公职人员带头,在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公开使用。

发挥网络推动作用,齐头并进。建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主流媒体的推动作用,全国一盘棋共同推进,努力将准确的作揖礼普及推广,结合主题教育、四个自信等,以仰慕圣贤、自强不息等主旋律,切实增进正能量、正思维。

纳入习惯养成体系,春风化育。建议大中小学各级院校,发挥传承的正确引导作用。广大教师、家长发挥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纳入学生习惯养成体系。可以利用网络授课契机,使之迅速普及。让礼乐传统“活起来”,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扎根心灵,见诸行动,成风化俗。

华夏人文新闻快讯 王新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