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保健常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2022-03-23 09:45:09来源:

保健常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只关注病人的生理疾病,往往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问题。我们要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的健康状况。而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是需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我们先看看这几个临床案例直观、更清晰的了解一下。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案例

A女士,26岁,因睡眠问题来心理门诊进行求助。小a说,自从1年半以前跟男友分手后,自己一直郁郁寡欢,睡不好觉。刚分手的那段时间,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特别容易哭泣,脑海里总是回放着两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初只是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也没有想太多,觉得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但是直至最近半年,依然存在睡眠问题。相比失恋以前的沾床就睡,现在的睡眠特别浅,稍有点动静就会醒,睡一晚早上起来不是觉得神清气爽,反而是特别累;而且经常做噩梦,梦到的都是让人特别恐惧的场景。也会梦到前男友,但梦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纠结的情绪,每次做这些梦醒来之后,小a都想大哭一场。由于持续地睡不好觉,小a白天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在工作中总是由于头脑不清醒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失误,这让本来很看好她的上司很不能理解、不能接受。面对自己的状态,面对现实的情况,小a觉得特别无力,找不到存在的价值,觉得生活很没意思。

小b,男,17岁,也因睡眠问题被父母带来心理门诊。小b说,自己现在在读高三,上次模拟考试没考好,从高一到高三,自己在全年级一直都是前5名的成绩,这次却考了个30名。由于这件事,他最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都比较焦虑,白天上完一天的课,到晚上也不觉得困,总觉得可以多挤出来点时间多看点书、多刷点题。他说,自己的高考目标是某名牌院校的金融专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定要保持住成绩。但小a父母觉得之前孩子平均都是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现在每天平均只睡4个多小时,高三的课业又比较重,所以特别担心孩子现在的状态,怕他熬不住。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专家解读

以上两个案例,简单来看都是睡眠出现了问题,但稍微一深究就能发现其实是不一样的。

首先来说A女士,A女士的睡眠问题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心理的外化——情绪方面出现明显且持续的情绪低落;在社会功能——工作方面出现工作失误连连,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甚至由此影响了生活质量。在生活上,出现极深的无力感、无价值感,觉得生活没有一点乐趣。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的临床表现。对于A女士来说,睡眠问题只是因失恋而触发的抑郁的一个症状表现而已。如果深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也可以从A女士的梦境发现一些心理问题和人格特点的线索。

而对于小b,乍一看也是睡不着觉。但是仔细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我们能发现这是一个目标感和上进心都极强的孩子,一次考试失利的确对孩子产生了情绪方面的影响——出现了焦虑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小b显得“不知疲倦”,从而出现睡眠减少。从起因来说,的确存在一个对学生来说,尤其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的现实问题——考试成绩退步的现实事件;从情绪方面来说,孩子的确存在一些焦虑情绪,但这种焦虑并没有对孩子产生困扰,甚至从孩子自身来说,这种状态让他“干劲十足”,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而且对于青春期的男孩,由于激素的分泌,本身就容易处在一种精力旺盛的状态。从社会功能——学习方面来说,小b的睡眠减少并没有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轻度的焦虑反而对学习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适中的焦虑,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有过多的躯体疾病。我们知道,临床很多躯体疾病,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心脏功能性的疾病、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其实都与心理的因素分不开,甚至是心理疾病的躯体化表现,或者由于心理的、情绪的问题而加重或久治不愈。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生理上一定也是没有太多疾病的人。

2、心理健康的人的情绪状态是良性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时常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内心体验是平和的,不会出现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的负性情绪体验,如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恐惧等。

3、心理健康的人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由于自身内心平和,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对他们有过分的要求和苛责,能够以开放的、包容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时他们也能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4、心理健康的人的社会功能是协调的。这里说的社会功能包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并为此付诸自己的努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成人,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不会因正常的日常工作而产生不可承受的劳累感。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正确的面对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

在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疾病有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抑郁与焦虑共存的双向情感障碍;在神经症的范畴下,临床常见的心理疾病有恐怖症、强迫症。恐怖症包括对特定物品的恐怖和对特定场所的恐怖。强迫症则主要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显著表现。另外,还有单独分类的心理疾病,如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人格障碍等。睡眠障碍多以失眠、多梦、易惊醒等为临床症状表现,进食障碍包括厌食或贪食两种情况,人格障碍则包括偏执型人格、分裂样人格、边缘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和反社会型人格等。在儿童青少年的问题类型里,有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症等。而对于这些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依托。

临床心理科在对患者进行评估的时候,会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时候,会考虑到生理——心理——社会几个方面。

很多疾病是身心共病的问题,如一个因心脏病入院的患者,其实伴有严重的惊恐症状,甚至就是惊恐障碍;一个因胸闷入院的患者,其实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家庭纠纷;这些其实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根源在心理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具有生理基础的心理问题,如脑血管的硬化和病变会导致或加重强迫偏执症状;如生理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以及脑损伤也会造成“性情大变”等等。面对这些疾病,要求心理科医生或临床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诊断能力。当然,对已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共病的情况,最好的方式是进行心身心同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共同解决患者的问题。

面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我们不禁要问心理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大多数心理问题会存在诱发事件,或者是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出现的普遍症状,如青春期问题、中年危机、更年期问题。面对一些特定事件而诱发的心理问题,其背后又往往会牵扯到患者的认知模式、人格特点、早期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而这些要具体到每一个病人,做个性化处理。另外,我们还需要评估患者的人际关系情况、社会支持系统以及社会功能等,这些外在因素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各个方面都是和谐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医生要以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诊治我们的患者。

本文所涉及案例均经过本人同意授权并化名,其他人请勿对号入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