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 >

健康宣传:你的慢性便秘解决了吗?

2021-09-12 11:49:29来源:

健康宣传:你的慢性便秘解决了吗?,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慢性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增加肠穿孔、结直肠癌、痔疮、直肠脱垂、肝性脑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慢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引起重视。

你的慢性便秘解决了吗?

一、慢性便秘如何定义

便秘是一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指病程至少6个月的便秘。

二、慢性便秘根据病因怎样分类

慢性便秘的主要病因分类如下

你的慢性便秘解决了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肠道器质性疾病是慢性便秘常见器质性因素,应重点排查。年龄>40岁的慢性便秘初诊患者,特别是对伴有警报征象或在随诊中出现警报征象的患者应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警报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OB)阳性、发热、贫血和乏力、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血癌胚抗原(CEA)升高、有结直肠腺瘤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

三、慢性便秘的主要治疗药物有哪些

你的慢性便秘解决了吗?

1、容积性缓泻药

如果胶、燕麦麸、聚卡波非钙、甲基纤维素等。

药物特点:起效慢,用于轻度慢性便秘者,安全性好;推荐用于轻度便秘孕产妇、老年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服药后可能出现腹胀,可适当减量使用;用药期间应补充足够水份;肠梗阻、结肠扩张者禁用。

2、渗透性缓泻药

包括糖类制剂如乳果糖、甘露醇,醇类制剂如聚乙二醇,盐类制剂如硫酸镁等。

药物特点:糖类制剂起效慢,依赖性低,安全性好,可用于孕产妇、老年人、儿童及阿片类和长春新碱引起的便秘。醇类制剂具有强烈导泻作用,是目前肠道准备最常用的药物,可用于治疗难治性便秘、粪块嵌塞及对于容积性缓泻药疗效差的便秘。盐类制剂起效快,作用强烈,主要用于短期清肠。

注意事项:糖类制剂开始用药几天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感,胀气、恶心。醇类制剂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腹泻、电解质紊乱。盐类制剂月经期妇女,老年人,心、肾功能不全,使用利尿剂者慎用。

3、刺激性缓泻药

如比沙可啶、番泻叶、蓖麻油、酚酞等。

药物特点:起效快,应短期、间断性用,尤其是容积性或盐类缓泻药无效者。对于粪便嵌塞的患者可在清洁灌肠后使用。

注意事项:口服比沙可啶后6小时会排便,所以最好睡前用,应吞服药物,不宜咀嚼,服药 1小时后应避免喝奶或服用抗酸药物,月经期和妊娠妇女不宜使用。番泻叶、芦荟、决明子制剂是蒽醌类植物泻药,长期使用(至少 4~9 月)可导致泻药性结肠炎和结肠黑变病。

4、直肠通便剂

如甘油灌肠剂、开塞露等。

药物特点:可用于大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

注意事项:甘油灌肠可能引起直肠局部的不适感、烧灼、充血或小量出血。孕妇禁用开塞露。

5、粪便软化药和润滑剂

如多库酯钠、液体石蜡等

药物特点:可用于大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需联合应用口服缓泻药。

注意事项:孕产妇若渗透性缓泻药无效,可考虑短期用多库酯钠,哺乳期妇女慎用。腹痛急性期及肠梗阻患者禁用。

6、促胃肠动力药和促分泌药

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普芦卡必利、利那洛肽等。

药物特点:适用于慢传输型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注意事项: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利那洛肽儿童禁用。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减量使用。

7、益生菌

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

药物特点:用于补充生理性菌群,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大便性状,利于排出。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

注意事项:高温下可造成活菌失活,注意常温避光保存,服药水温不超过40℃。不能与抗菌药及有吸附作用的药物如铋剂、蒙脱石散联用。

四、怎样进行生活方式调整

你的慢性便秘解决了吗?

1、摄入适量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甘蓝菜、南瓜、苹果、香蕉等。

2、增加饮水量,每天摄入1500-2000ml以上水分,增加肠道蠕动、软化大便。

3、适当锻炼,增加腹部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对改善便秘有效。

4、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最好的排便时间为早餐后,每次5-10分钟。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报纸等不良习惯。蹲位排便可改善排便费力,缩短排便时间。

5、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总之,慢性便秘的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查找病因,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治疗,个体化治疗。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

原文链接见下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