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认知:一场沉入生活的学习,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作者|胡彩萍
五行针灸师,医学硕士,200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后受聘于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中医系任教。曾于同有三和中医南宁馆任专职五行针灸师,多次参与同有三和中医五行针灸基础暨实操课程的教学。现居太原,专研五行针灸及临床,并致力于五行针灸的教学和传播。
学习对于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从胎教到老年大学,有形的学习处处可见。通过学习,帮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也帮助我们不断地成长。
只是,我们的学习绝大部分都是偏重于吸收知识的学习。
▎脱离计划的2020年
2020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特别。
春节前,三和的同事曾邀请分享自己的新年计划,我很认真地把自己新年的具体计划写给了她。结果实际的情形几乎完全没有跟计划相符的。
大年初一还是按原定计划去了尼泊尔,之后随着情势的发展,主观地非主观地一路变化。原本只计划出国7天,最后过了40天才回到国内。回国之后,还是一样,计划开的课、上的课也没有一个如期。
这与我既往的生活经验完全不同。
我的生活范围一直都比较窄,生活也非常地稳定,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大多都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如果有计划,基本都是按计划实行的,变动范围非常地小。超出计划太多的事情,我不是能太好地适应的。类似这次所经验的几乎没有一件与计划相符的情况,在以往的生命经验中是非常少有的。
以前的时候,我也会常常把“无常”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现在知道,以前讲这个词的时候,对我而言,这只是一个概念。而现在,这个词对我,是有一定程度的体悟的。
这样的经验,也让我更多地学习了,面对不断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要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与采取行动。
▎收藏,拉近和自己的距离
碰巧,这次路上随身带的书是《归零·遇见真实》。书的内容是关于明就仁波切第三次三年闭关。其中一部分描述的是明就仁波切在濒临死亡的病苦中,对既往学习中已经烂熟于胸的教法所收获的更深的体悟。
结合自己那时候的经历,较之知识性的学习,这种沉入生活之中,透过体悟生命经验的学习,有着更加不一样的作用。
疫情之下,虽有着相似的大背景,但每个人的生命故事是截然不同的。
相信每个独特的经历之中,都蕴含着帮助个人成长的养分。尝试去体悟这个部分,今日之苦难,或许正是他日之资粮。
这次蔓延全球的疫情,有一个很大的共性,就是我们都百年难得一遇地宅在了自己的小窝里。这其实是一种“藏”的状态。“藏”是收藏、收纳、回归。
这是一种向内的力量。
当我们收起来的时候,我们跟这个世界就会拉开距离。与此同时,我们会跟我们自己拉近距离。
而“藏”是收藏的藏,也是宝藏的藏。现代的生活,就拿睡眠而言,其实可以知道,我们都藏得很不够。这是我最近的一些感受。
▎我们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同样的,这次疫情之下,有一个观点非常清楚地被强调,那就是没有特效药,唯有免疫力。而免疫力就是中医讲的正气的一部分。
只是,免疫力没有捷径,无法靠吃几个药片而获得。
最近朋友圈中流传一篇文章“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我无法判定这个结论的真伪,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一些长期在我这儿接受五行针灸治疗的人一个较为共通的反馈——冬天没有那么怕冷了,以前感冒比较多的,感冒的频次都大幅度下降。显而易见,五行针灸是帮助了我们的正气(免疫力)的。
但是,这是不够的。
五行针灸大师华思礼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明确写道——
华思礼教授
Acupuncture can do much to help fight and prevent disease; but maintaining health is not sole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octor or practitioner. For the most part it is our own.
尽管针灸能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维护健康不仅仅是治疗师的责任,更多的责任在于我们自己。
而且,他明确地指明治疗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通过针灸治疗,还有另外的一个部分——
I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le of the practitioner of classical acupuncture to help to guide the patient towards the Tao,the basis of a healthy life.
作为一个针灸治疗师,很重要的一部分职责就是帮助引导病人趋向健康生活,即“道”。
而合于道的生活,在中医最重要的经典《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已明白的告诉了我们——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健康生活,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在尼泊尔的时候,因为临时的变动,我去了山区徒步,那几天过着极简的生活。
在高山地区,物质极度匮乏,有好些地方晚上甚至是没有电的。白天走路,随身物品都带到最少,走累了,在有阳光的藏族屋吃点简单的食物,感觉很美味、很幸福。晚上很早就睡觉了,早上都是自然醒。从高山下来以后就不一样了。
所以,相对而言,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如果想要过更符合于道的生活,是需要相应付出更多努力的。但这种努力非常值得。不仅能帮助我们远离病苦,更能帮助我们接近内在无限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