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立夏之前,寒热相博之际,如何泄心火、平肝火,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谷雨过后,立夏之前,正值春夏之交,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复杂多变,大起大落。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人时常感觉疲劳、困倦、口中寡淡、食不知味,甚至失眠、心情烦闷。
图源:摄图网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都与春夏交替有关,每到节气相交,阴阳的升降变化就会影响到人体;尤其是到了大的季节变换,如春夏秋冬的交替,寒热相搏,造成阴阳升降的剧烈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更甚!
寒热相博、阴阳升降如何影响人体?
肝木太过,克伐脾土
入夏前夕,万物升发之气越来越旺,在五行相克之中,春季属木,肝主木,此时,肝木之气过旺,必定会出现肝克脾土的现象,因此大家容易出现中焦(脾胃)虚弱的表现。
脾主四肢肌肉,又主输送水谷精微至全身,当脾胃功能失职,四肢百骸就会失去濡养,因此出现身体疲劳。脾主升清,输送精微至脑窍,当脾胃失司不能运化时,脑窍失养,就会出现时时困倦,哈欠连天。
图源:摄图网
阳气外发,心火亢盛
春夏交替时节,肝木旺盛,从五行相生来看,肝木生心火,这个时候,心火、心阳也随着上升。
《素问》提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主神志,心神正常,则神清气爽,脏腑阴阳协调,全身安泰;如果心火、心阳过于亢盛,则会出现心烦意乱,胸中烦燥不爽。心火、心阳过于亢盛,「阳盛则阴病」,心阴受到抑制,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可致血行加速,精神虚性亢奋,出现失眠症状。
谷雨绵绵,外湿困脾
谷雨时节前后,雨水增多,农作物在这个时候得到雨水滋润,然而这种天气对于这些人却是个挑战:久居湿地者、体型偏胖者以及平素脾胃虚弱者。阴雨天气,空气中湿气加重,外湿陡然增加,内外夹湿,脾胃功能更加容易发生障碍。
图源:摄图网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气得运化功能相关。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觉,因此诚如《灵枢·脉度》所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见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出现口淡乏味,口腻,甚至口甜等。
做好这几件事,调和脏腑,远离「换季病」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出现的心烦口淡、疲劳困倦等与肝木太过、心火亢盛、湿浊内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这个四月之春,养生应当以梳理肝气、清泻心火、健运脾气为重,护好心、肝、脾这三个脏腑,打好健康基础,才能迎来一个健康的夏季。
❀ 梳理肝气,降火养肝
▐ 十指梳头;《灵枢.经脉》指出:「肝足厥阴之脉........经咽喉上联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于颠顶。」每日十指梳头,以指头按摩额极颠顶,能很好帮助肝经疏通,消除肝之过火之气,减少因肝木过旺对脾土的克制,使得脾脏正常工作。
图源:摄图网
▐ 多食用绿色食物;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可见肝喜青喜绿。食用绿色的时令果蔬能益肝气,防范肝疾。所谓「药食双补」,可多食用应季的黄瓜、毛豆、菠菜、竹笋、香椿、莴笋、芹菜、韭菜等等,防止肝气、肝火太旺,克制脾土。
❀ 清泻心火,平衡阴阳
保持心情愉悦,《素问》指出「心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同理。」喜乐愉悦的情绪有益于心脏功能协调,但不可过度,喜乐过度则可能使心神受伤。
稍食用带苦味的食物,苦味能帮助清心火,养心阴,可食用如苦瓜、百合、莲子心等药食两用之品。
图源:摄图网
❀ 健运脾气,培补正气
▐ 健脾理气;脾气得健,升清适宜,则全身舒展,可以选择八段锦、踏青、慢跑这类的缓慢的、以升为主的运动,带动全身清气上行,舒展四肢;还可以选择谷雨炎「阔步闲庭」,但切记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以微微汗出即可,以免耗散正气。
▐ 省酸增甘以养脾;宜少食山楂、柠檬、乌梅等酸味食物,酸味入肝,此时肝气已升发至顶峰,过食用酸容易助长肝气,使肝气过盛,肝阳更旺,更加克制脾土,导致脾虚。此时可适时多食甘味食物;甘味入脾,而「脾胃为后天之本」,食用紫薯,南瓜、莲子、糯米、山药、薏米、扁豆、麦芽糖等甘甜之物,可达到补益脾气,补气血得功效。
图源:摄图网
脾气旺才可以防止肝气过盛、过旺,《内经》有言「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意思就是五味不可太过,各类食物都不可过食。如果已经有脾虚湿困的症状,则可以稍加多食用健脾祛湿之物如鲫鱼、山药、扁豆、薏苡仁等药食两用品。
▐ 饮食清淡,守住脾气;忌过食油腻、刺激、生冷食物,以保护脾胃。《内经》指出:「味淡补气,味浓耗气」,大量食用油腻、刺激食品加重胃肠负担,耗伤脾气;而过食生冷寒凉,容易导致脾阳受损,不能运化水湿,导致内湿停滞。因此宜清淡、易消化,才能养好脾胃,守住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