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内火旺经常烦躁、失眠,中医解答你为什么总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前段时间《扬州晚报》曾经报导过这样一个案例,30岁的程先生特别怕过夏天,“我很怕热,气温一高,我就狂出汗,很难受。”程先生说,前几天气温达30℃,他整个人就觉得无比烦躁,不仅睡不好,还食欲不振,“越热我就越想喝冰水,吃冷饮,可是越吃越热,汗出得更多。”
因为怕热,程先生早早就开了空调,没想到,吹了没几天,就患上了感冒。到东方医院就诊,该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宗文九告诉他:“你这是夏季暑邪,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都是因为内火旺导致的。”
内火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火热内生,是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而产生,火热内扰导致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习称内热。
虽然我们现在一般将内火和内热混称,严格来说,两者还有微细的差别:其一、火和热属性相同,都属阳。其二、程度有差异。所以中医理论讲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由热到火。一般而言,中医的历代文献上,常常把用外来的热、外来的火、外火,一般习称为外热。而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热,常常称之为内火。火和热两者在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是基本上一致,但仅仅有程度的差异。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因此,火与热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
五脏功能活动失常,均可以导致火热内扰。其中最多见的,叫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
内火的病理变化
1、阳盛化火
人身体里的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但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就是说人体内阳气极盛,热极为火,是病理性的。这是阳气过亢所导致,比一般的火表现的病理强度要强。在中医中,常常讲阳气过盛的火,叫做“气有余便是火。”产生的原因是饮食辛辣,环境温度过高,情绪过激等因素。
2、邪郁化火
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感六淫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理过程中皆能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条件是郁结日久而化火。二是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浊、瘀血和食积、虫积等,均能郁而化火。邪郁化火的主要机理,实质上也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机体阳气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所致。
比如,在儿科最常见。小孩消化不良,中医叫食积停滞,它既可以表现为小孩大便干燥,不爱吃饭,脉快,也可表现为发热。中医怎么解释呢?食积化火,用病机学的术语叫邪郁化火。痰郁日久,也可表现为痰火;瘀血阻滞日久,同样可以既有血瘀,又表现出最显著的火的征象。这是第二种内火的形成的机制,即邪郁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
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五志之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日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郁,强调郁久而化火,以肝火最多见,这是内伤疾病最多见的。
4、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属虚火,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一般来说,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而阴虚火旺,其临床所见,火热征象则往往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表现有两点,其一、有阴虚内热的特征。其二、有虚火上炎的特征。所谓虚火上炎,表现在头面部、人体上部火热炎上,表现的征象类似实火的征象。但是它是阴虚火旺的结果。疾病的本质是阴虚,所以既有热、虚热,又有火叫虚火上炎。那么合到一起,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来表达人体的内火的虚火它的病理机制。
总之,火热内生的病理有虚实两种情况。实火多源于阳气有余,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化火等。病势急速,病程较短,多表现为壮热、面赤、口渴喜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甚则狂躁、昏迷、舌红苔黄燥、脉洪数等症。虚火多由于精亏血少,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所致。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为什么要重视虚火和实火的区别呢?它不仅仅是理论上解释清楚阴虚和阴虚火旺病机上的联系和区别,在实践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治阴虚内热多使用甘寒、酸寒、咸寒的药物。苦寒药物是针对实火去的,苦寒能清热泻火,但也最容易伤阴。如果是阴虚内热,用苦寒的办法进行治疗,不仅不能够去其热,反而加重它的阴虚。当然在阴虚火旺的时候可以少用一点苦寒药物,用中医的术语讲,叫苦寒直折,比如黄连阿胶汤。
内火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火热证的共同特点是热、赤、稠、燥动,与内寒的凉、白、稀、润、静相对。
热:患者发热,恶热,喜冷。赤:无论实火、虚火,都有面赤的表现,实火表现为满脸通红,而虚火只是颧骨发红。舌红苔黄为实火,舌红少苔多属虚火。目赤大多数属于实火,但阴虚火旺也可见到;稠:分泌物、排泄物,如痰涕、白带等黏稠,白带清晰如水样一般属于阳虚白带色白黏或者黏稠发黄一般也属于热;燥:口渴咽干,大便于燥,无论阴虚有热,还是实热干燥,都是口渴喜冷饮的,实热干燥则大便粗硬,阴虚干燥则大便如羊屎;动:神情烦躁,脉数,如果是寒从中生,精神状态为安静,脉迟,而热从中生,神情烦躁,脉数,即一呼一吸脉超过六次以上,这是动的表现。
2、局部表现
火热内生,主要有五脏的不同。内生火热主要有心火、肝火、相火(肾火)及胃火等。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心开窍于舌,舌尖碎痛,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泌别清浊,把废液渗于膀胱,心火旺则小肠将热渗于膀脆,则小便短赤,甚则尿时疼痛若小便黄赤、尿时疼痛,舌尖碎痛,心烦,这些都是心火下移小肠的病变,用导赤散加减:生地、木通、甘草、淡竹叶,这四味药,清心火清小肠,引心火下移小肠,导心火从小肠排出。若心火旺出现神志烦躁谵语等症状则用牛黄清心丸。
肝火亢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肝开窍于目,患者出现目赤,一般是肝火旺的表现。怒是肝之志,目赤易怒一般属于肝火旺的表现,可以用龙胆泻肝丸加减进行治疗。
胃火亢盛:牙龈肿痛,口臭喜冷,消谷善饥
胃火亢盛一般表现为口臭,牙齦肿痛,喜凉饮,消谷善饥。一般用牛黄清胃丸加减进行治疗。
相火妄动:早泄、遗精、梦遗
君火是心火,而相火多指肝肾之火,肾中相火旺往往指肾阴虚,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虚火妄动。常见早泄、遗精、梦遗的表现,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
相火妄动属于阴虚火旺,而心火、肝火、胃火则以实火常见。内火形成机制很多,有阳气有余,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也有虚火内生,小结见表。
实火和虚火的辨别关键是看患者的发热部位是身体还是手心,发热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上午热,身体热为主的是实火;下午热、手心多属虚火。
外火与内火的关系
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它的病变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无明显外感病史。
外火和内火又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如平素阴虚火旺或阳热亢盛者,感受六淫之后,内外交迫,常致五气从火而化。而外火亦可引动内火,如外火灼伤津血、引动肝阳、化火生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