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春季易烧五脏火,中医灭火有妙招,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在天气较为干燥的春季是很容易上火的,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介绍:俗话说的“肝失疏泄、春天里容易上火”。春天由于温暖多风,适宜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季节交替,如果生活作息不规律,起居没有调整好,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制,阴阳失衡往往导致上火。一旦上火了,该怎么办呢?
春季上火的症状和如何应对
心火过旺:“心为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但是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黄等症状。调理可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常吃苦瓜也可以泻心火。
胃火过旺:由于饮食不节制,过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热化火,导致胃火炽盛。主要表现为牙龈肿痛,口干便干、口臭严重等症状,可将西瓜皮的白色部分切成丝,拌盐食用。
肺火过旺:民间有种说法,咳嗽是因为肺里有火。肺火亢奋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两眼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也属于虚火。想要灭肺火,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如木瓜、梨、萝卜等。此外,要适当运动锻炼。
肝火过旺:肝开窍于目。春季与肝相应,肝火旺盛时,容易出现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春季升发,肝主疏泄,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春季多注意血压变化。肝火旺的人,如果同时有烦躁易怒、口苦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可喝决明子茶、菊花茶进行调理;如果同时有脚心发热症状,多属虚火,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
肾阴虚火
老年人在春天由于肝阳旺盛,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容易导致肾阴亏虚,从而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心烦,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难,同时兼有手足心发热,阳萎早泄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或仅舌尖红,少苔,脉象细数。可多吃清淡滋补阴液之品,如龟板胶、六味地黄口服液等。多食富含维生素B族、C族及富含铁等食物,如动物肝、蛋黄、西红柿、胡萝卜、红薯、橘子等。
中医去火有妙招
此外,王清贤还为大家介绍中医去火的按摩方法:
心包经: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拍打肘正中,都可泻心火。
内庭穴:中医认为在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的时候,胃经的经气是最旺盛的,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按摩,按摩好后,再把脚趾头轻轻的上下扳动,这样可以继续的刺激内庭穴去胃火。内庭穴在脚背第2、3个跖骨结合前方凹陷的地方,具有除口臭、止牙痛的效果。用大拇指的指腹按住内庭穴1分钟,然后轻轻的揉动,感到穴位有酸胀感就可以了。
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可以进行按摩和针刺合谷穴。
太冲穴: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涌泉穴:肾阴虚火旺易引起头晕目眩,焦虑、情绪暴躁等。可按摩涌泉穴,涌泉穴的位置比较好找,它位于脚掌心前的1/3处,每天要坚持按摩涌泉穴5分钟左右,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王清贤提醒:春季是身体各脏器“火症”的多发季节。无论是哪种内脏器官出现的“火”都和心理状态有着因果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是人们抵御疾病重要的“灭火剂”。
此外,春天防治“上火”,还要保持规律的生活,按时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多食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通讯员史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