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认知:不打不骂的新型“家庭暴力”正在蔓延,无数孩,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当谈到冷暴力时,每个人都不陌生。如果夫妻中有一方习惯于用冷暴力解决问题,并选择沉默中彼此消耗,那么另一方一定会很痛苦。
在儿童教育方面,许多父母意识到打骂自己的孩子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转而以更微妙的方式来惩罚他们的孩子,即“冷暴力”。不打骂孩子,却将他们拒之千里。新型家庭暴力正在蔓延,孩子终将无处可逃。
一
“妈妈对我都不好”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电影《无问东西》中遭受丈夫冷暴力伤害的妻子刘淑芬。虽然她有错,许伯常已经不再爱她,但她坚持不离婚。许伯常既不能逃避也无法面对,但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正是这种长期的冷暴力,终将刘淑芬逼上的绝路。
成人因冷暴力而无处可去。如果对孩子施加冷暴力,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俗话说"杀人诛心",冷暴力对儿童的危害相当于诛心。
当孩子急切希望得到答复时,父母只会说"别捣乱,一边去",你有没看到孩子的脸上的意犹未尽和失落吗?
当孩子希望父母和他一起玩游戏时,父母说"我很忙,你自己去玩",你有没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将他们推到一边,便不再搭理,你有没看到孩子的惶恐和不安.....
这些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在父母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对儿童而言,这些却是大事。因为这些在孩子眼中意味着:
“妈妈不爱我”
父母拒孩子千里之外,会使他们迷失和沮丧。父母的长期冷漠会使孩子感到被抛弃,认为父母也不爱自己。
"都是我不好"
孩子的小脑袋会想:“妈妈为什么不关心我?”因为他们不会得到明确的答复,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还不够好。如果持续时间长,孩子会变得自卑。
二
冷暴力的创伤一生无法治愈。
曾经看过一部法国获奖动画短片《伤痕俱乐部》。
短片中的四个孩子是经历过暴力的孩子,他们满是疤痕。其中的三个孩子都是青紫的外伤,只有一个小男孩是蓝色的伤痕。
这个小男孩通常在家里,一个人待在屋子里,无人陪伴。
直到一天之前,这个小男孩与其他三个伙伴有了意见分歧,因为他们三个人都觉得身上疤痕很难看。只有有蓝色伤痕的小男孩不这么认为。他甚至非常乐观地想象到身上的疤痕是星尘,它们趁着夜晚悄悄降临到自己身上。当好朋友离去,小男孩很伤心。
他回家,怯怯地问他的妈妈: “我的朋友说伤疤很丑,我的也很丑吗?”妈妈看着电视,没瞧男孩一眼,而是将电视音量调到了最大。看到这里心莫名痛起来......
小男孩追着问,他的妈妈将手放在男孩的额头上。然后孩子以为得到了妈妈的安抚,正在展眉,脸上的蓝色也消减了一半。然而,戏剧是他的母亲把他推开了,男孩跌倒在地,随即被无尽的伤害裹挟着,无法呼吸......
后来,小男孩变了。他的脸上布满了蓝色的疤痕,他的自信和幸福消失了,旅行时他戴上了帽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冷暴力,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那些习惯于使用冷暴力的人,要么缺乏爱人的能力,本身生活就一地鸡毛,要么缺少基本的为人处世以及沟通技巧。
父母对孩子的冷暴力,也是一种新型家庭暴力,其杀伤力比起打骂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
作为成年人,父母有责任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亲子问题,而冷暴力恰恰是最糟糕的解决办法。
拒绝使用冷暴力,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耐心倾听孩子心声。
作为父母,必须注意孩子的需求,并懂得如何听。倾听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想法,这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2. 加强亲子沟通。
儿童的要求,应得到积极回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信任他们。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绝,这将关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之门。
3. 高效陪伴孩子。
父母很忙,常常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许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却自顾自地玩手机、看电视和聊天。由于不能长时间陪伴,那么在陪孩子的那一刻一定要专注,做到短时间的高效陪伴。
养娃确实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无声的冷暴力比打骂更能伤孩子于无形。没有谁生来就是合格的家长,希望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发现不足并勇于改正,跟孩子一起成长。
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我是长脖子妈咪,家有两宝,热爱教育,请随时交流,多多关注!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