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

健康知识: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

2021-09-28 17:45:03来源:

健康知识: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如果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相信每个人都对贼十分厌恶。而且从古至今关于贼的成语,几乎都是充满了负面的涵义,做贼心虚、贼眉鼠眼、贼心不死等,将贼贬低得无地自容、人人喊打。但是在农村的一句中,却将年老体衰之人比作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如果大家能够多了解一些,有关俗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就会发现俗语虽然看起来浅显,甚至在语言锤炼方面也有一些粗俗。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俗语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却非常深刻,甚至对现代人的生活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

有一句传承了三千多年的俗语,一直被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所误解。这句俗语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如果但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可以发现一句侮辱人的话。指的是一个人活得太久而且年龄很大,但是对社会却没有任何贡献,这样的人就应该被称作贼。

“老而不死是贼”的出处

任何俗语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有看起来高大上的文化艺术,以及看上去粗俗无比的俗语,他们的根其实都深植于生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生活经历,所有的文化艺术都将是纸上谈兵。

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

从古至今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百姓,都是社会中最任劳任怨的群体。虽然相比较于城市人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量较少,在说话的时候可能会直来直去,有的时候甚至还会特别伤人。但如果大家能够深入研究农村俗语,就会发现其实蕴含了很多人生大道理。

一、“老而不死是贼”的核心思想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听过“老而不死是贼”。事实上这句俗语的出处非常高雅,因为《论语·宪问》中曾言: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

从这句可以看到,“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的名言。这段话的大意为一个名为原壤的人,劈腿而坐等待孔子的教诲。

孔子看到他这副模样非常生气,于是对他说你的年幼的时候就不懂得孝顺,长大之后也没有做出什么成就。成为一个垂垂老矣的白头翁时,就变成了一个老不死的害人虫。

在说完这番话之后,孔子用竹杖敲打原壤的小腿。可以看出,孔子对原壤的评价并不高,甚至用比较粗俗的语言去侮辱他。这样做不但不解气,甚至还拿着竹杖去打人。

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

如果深入分析这句俗语,可以发现“老而不死是为贼”,实际上是一句恨铁不成钢的气话。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时至今日依然被读书人奉为圣人,之所以会对原壤如此失礼,就是因为原壤从小达到,不仅无法无天而且年老之后,还变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贼。

二、把老人比作“贼”的真正含义

从这段典故中可以得知,“老而不死是贼”中的“老”字,并不是单纯的指代老年人,而是那些年轻时无所事事,老了之后不能给年轻人,做出表率的“老而不尊”的人。或者说是指那些年龄很大,但是却胡搅蛮缠的老年人。

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

事实上,通过孔子对原壤发脾气一事就可以得知,能够让圣人大发雷霆,并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的人,即使他是一个老人也不值得尊重,更何况是像原壤一样的老贼呢!据《论语新解》记载:“原壤:鲁人,孔子之故人”,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

孔子与原壤居然是老朋友,但原壤不仅没有做出任何成绩,而且在年龄大了之后,却变得更加放肆和不可理喻,这才是“老而不死是贼”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说所有年纪大的人都是贼,而是那些倚老卖老的害人精,才是令世人为之唾弃的贼。

古人讲“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把老人比作“结 语

《齐桓晋文之事》中曾有一句,流传了千年之久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人都有年幼无知的童年,同时也有年迈力衰的时候。一旦出现了“为老不尊”的现象,那么被称作“贼”也不为过。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人都有暮秋之时,当回过头来仔细审视自己的一生时,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前半生不害怕,后半生不后悔”,那么才算没有白来人间走一遭。反之经常倚老卖老不体谅,在这种前提下被称为“贼”,相信也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