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认知:针灸初学者应该掌握的行针与得气手法,越是基,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如果说“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那“针灸不传之秘就在于手法”,至少针灸手法在整个针灸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我们把针灸针刺入人体以后,并没有结束,为了使所刺入的穴位产生经气感应(也就是“得气”),就要对针灸针行一些手法,同时达到调节针感和补泻效果。

而这些针刺手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
一、针刺手法之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手法和捻转手法。①提插手法。提插手法是提插手法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先将针灸针刺入穴位,然后到达你要刺入的深度,然后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上下提插手法,教科书上讲的是根据浅部、较深部、深部,设为“天、人、地”三部。提法就是刺入“地”部,然后退到“人或天”部;插法就是刺入“天”部,然后深入“人或地”部。我要强调一点是“天、人、地”是根据针刺的穴位相对而定的,“天”部不是皮下,而是相对于“人和地”部,要浅一些;同理,“地”部也不是刺到骨,而是相对于“人和天”部,更深一些。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提插幅度,不宜过大,因为容易刺伤血管或神经,手法尽量要轻柔。

一般情况,我们在针灸的时候,应用提插手法和捻转手法,就基本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达到得气、调节针感或补泻的目的;如果通过提插或捻转仍然没有针感或得气不显著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辅助手法,配合提插或捻转手法。
二、辅助手法。包括循法、刮法、弹法、搓法、摇法、飞法、震颤法。①循法。这种方法是加强针感传导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在用手指在针刺穴位所在经络循行路线上进行拍打或扣按或按揉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在“起针”的时候出现滞针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循法”进行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