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一名神经外科专家谈:职业拳手张伟丽胜利的代,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王劲
今年3月8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终极格斗冠军赛 (UFC) 中,中国选手张伟丽获得了拳王腰牌。赛后,张伟丽和对手波兰选手都被送到了医院,波兰选手进行了整形手术 。作为一名一直在为脑损伤而奋斗的医师,他写下了这篇与赛事、脑损伤相关的文章,发来本报。
今年3月8日,我国女选手张伟丽在拉斯维加斯大都会体育馆历经五个回合鏖战,最终艰难以点数战胜波兰运动员乔安娜, 成功卫冕115磅草量级冠军,再次将金腰带带回中国。 张伟丽是第1位进入终极格斗冠军赛 (UFC) 排名前10的中国运动员;她也是中国和亚洲的首位UFC冠军选手,堪称传奇。
终极格斗冠军赛(UFC)现分7个级别, 它是职业综合格斗的一部分(MMA)。综合格斗囊括了武术,泰拳,空手道,柔术拳击,摔跤,踢拳等各家技术。李小龙曾被尊为综合格斗之父。如果要了解清楚UFC和MMA的关系,综合格斗就好比是足球运动,而终极格斗冠军赛就堪称是世界杯。
我酷爱体育,但以往对拳击格斗等暴力项目缺乏兴趣。但听说这是中国选手首次突破天花板,比赛又安排在疫情期间的3/8妇女节, 对手又是赛前被媒体看好的身高臂长的欧洲选手,且赛前又有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垃圾言论,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看完赛事,我也和众多粉丝一样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据说这是终极格斗冠军赛历史上最具观赏性的一场比赛,无论是男选手还是女选手的比赛;线上和线下的观众人数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媒体称赞这场比赛具划时代的意义,激发了大众的爱国热情,也激励了不少孩子立志今后去练习搏击、格斗。但在裁判宣布张伟丽赢得比赛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双眼肿胀、眼眶周围血迹斑斑的张伟丽,和额部显现出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貌似外星人的乔安娜,我的心一下就凉了,双方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种牺牲值得吗?
有人说运动员就是以自己的身体做代价而争取荣耀,无论是跑步,排球或打羽毛球都可以造成不同部位的关节、韧带损伤;但终极格斗和拳击一样,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将对手击晕、击倒,并使他/她在10秒的读秒期再也爬不起来为胜利。如果双方都未被击倒,最终选手是以点数获胜,多少会给观众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终极格斗中的击倒(K O)或技术性击倒(T K O)的生理基础就是脑震荡、脑损伤 (弥慢性轴突损伤)。
在1890年到2011年期间,全世界共有1604位拳击运动员丧生,平均每年13人。2019年有4位拳手死亡,这几位被击倒的选手都是在第一时间被送到医院做了开颅手术,但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也挽救不了他们的生命。综合格斗运动也有7位选手身亡,其死亡率和拳击运动相差无几。终极格斗选手经常会有面部外伤,外伤愈合后会留有疤痕,有的选手耳朵已反复受创变成菜花状。
更严重的损伤在大脑内,早在1928年美国医生就指出在拳击选手的尸检中可以发现多处即往反复脑内出血的痕迹,不少拳手会出现“重击-醉酒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思维减退、言语障碍、走路呈共济失调步态,更严重病人可出现痴呆或巴金森氏病。最典型的范例就是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他在1980年和霍尔姆斯的大战前已出现明显巴金森氏病症状,内华达州拳击协会对此也知晓并要求他去神经科做赛前评估,梅奥诊所的医生也证实了阿里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但仍批准了他参加比赛,结果是穆罕默德阿里惨败。
拳击和格斗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双方实力旗鼓相当,但当时阿里已属病人,所以比赛也丧失了它的公平性。头部遭重击后,颅骨先加速移位,而颅内豆腐状的脑组织运动置后逐遭颅骨撞击;当颅骨突然停止移位时,由于惯性关系脑组织仍在运动结果和另一侧的颅骨相撞,这就是所谓的对冲伤。这种撞击可造成脑内出血,如果影响到脑干的网状结构激动系统选手就会出现意识障碍。脑组织和颅骨的剧烈移位还可以牵扯或撕裂脑表面的静脉血管造成硬膜下腔血肿,这是导致选手致命的最常见原因。但更常见的是选手仅有暂短的意识丧失,并无其他症状,但反复遭遇头颅重击后的脑损伤无疑会出现叠加效应。有的选手会出现头晕,神智错乱,或出现幻觉,更严重的可出现眼睛向一侧偏斜、肌强直等,这些都类似癫痫病人发作时出现的症状,它反映了脑内复杂电路网路系统已有障碍,这就好比你把一个DVD播放机摔到地上,有时丝毫不影响它的功能;但有时会有播放机空转不出目录;也有时播放机的盖子会打不开了或打开了关不上,摔得再狠点儿播放机就彻底不工作了。试想大脑的电路结构比DVD机要复杂的多得多,脑组织损伤后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重击头部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对中耳前庭3个半规管的损害,正常半规管内有液体流动,对突然加速运动超敏感,前庭功能障碍可导头昏、眩晕、站立不稳、呕吐等症状。
有身体接触的高速体育赛事观赏性高,也可以有效调动粉丝们的情绪和激素水平, 如美式足球,赛车,摩托车赛,高山滑雪等。在此类赛事中都要求运动员带头盔以预防脑外伤。华盛顿大学神经外科的主任就兼任美国美式足球协会脑外伤协会的主任委员, 他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推荐最能有效保护脑组织的运动员头盔。虽然业余拳击选手均佩戴头盔,但职业拳击选手和终极格斗选手均不戴头盔,这应是综合考虑比赛观赏性的妥协。带拳套的目的其实是要保护选手的手,并不能起到保护大脑的目的。近年来格斗和拳击选手的死亡案例略有减少,应该说和协会采取的诸多保护选手措施有关,例如限制选手比赛的回合;一旦出现一边倒的场面裁判及时叫停比赛等。
据美国神经外科协会统计,职业拳手在运动生涯中遭脑损伤的几率高于90%;业余拳击选手脑损伤的可能性也有13%。有鉴于此,198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建议停止此项运动,并获得了澳大利亚医学会和世界医学会的认可。终极格斗运动的历史较短,选手不光用拳还可用脚、膝击打对方;即使一方被对手压制在地上,选手仍可继续击打对手直至对手彻底丧失防御能力, 有些场面极度血腥,选手在几秒中内就被击昏、击倒的场面屡见不鲜, 这比拳击更接近街边的格斗方式。
因比赛都在八角笼内进行,所以选手也被泛称为 “铁笼战士”。一旦选手被击倒,裁判要迅速读秒并判断选手是否能继续比赛,但这个评判标准难以统一。这个标准随着医学对脑损伤认识的逐渐增加而不断演变。大众多认为教练员、裁判员、场边医生和选手本人赛前都十分清楚这些风险,但事实并不尽然。多数场边教练员和医生在选手被击倒后,只是简单地让选手抬起双臂、向前用力,只要选手能做这些动作就可重返赛场;但这些检查过于粗旷,并不能准确反映出脑损伤的程度,对于脑震荡后的选手不光要测试他们对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认知功能,还应该现场做一些的神经心理测试,但这些检查费时不易在场边完成。无论是美式足球还是拳击或终极格斗选手被击倒或撞击后出现暂短意识丧失,判断他们是否能回赛场的标准进来越来越趋严格,因为反复脑损伤的叠加效应对选手可以造成终身伤害。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终极格斗和拳击选手以击倒、伤害对方为最终目的。
拳击运动在我国开展的并不普及,自从1959年出现运动员伤亡后在大陆消失了几十年,直到80年代后才逐渐在国内恢复开展。我国的拳击选手总体水平即使在亚洲也稍逊于菲律宾、 日本和南韩的选手。终极格斗运动自2017年开始才落户内地。鉴于终极格斗和拳击运动受大众欢迎程度高及比赛附带的经济效益,近期内完全叫停这项运动的可能性不大,但运动员、教练员和医生都应该充分认识这项运动的高风险,要不断地改善保护选手的措施。在这方面进来也有了一些进展,例如鉴定出一些能够反映出脑损伤程度的生物标记物;采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计点的方法筛查一边倒的比赛并及时叫停;测试选手的颈部肌肉力量,因为这个因素可以部分决定选手是否能保持头颅位置相对稳定等。一项体育赛事的观赏性,从国家政策方面也要和运动的安全性相平衡,毕竟脑损伤是一种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其后果有时要多年后才能逐渐显现。
不可否认格斗和拳击运动均能促进运动员强身健体、提高选手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也使有些选手远离其它不良嗜好;不少选手刻苦训练、战胜伤病、其励志故事被誉为传奇经典, 媒体也不断将此项运动涂以浪漫色彩。终极格斗这个体育项目相比古罗马角斗士的表演确实是大大进步、文明多了,它和中国古代擂台赛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在金庸小说中,还是在经典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上擂台的最高境界并非是将对手击落台下、当场毙命,而是点到为止。今后终极格斗运动是否会引入一些类似击剑一样的得分规则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