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

健康宣传:低血糖:不可忽视的11个真相

2022-02-20 07:46:35来源:

健康宣传:低血糖:不可忽视的11个真相,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真相一: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不同

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因此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 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就是低血糖。

真相二: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凶险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患者都比较清楚,也非常重视。相比之下,对于低血糖的严重危害却往往不够重视。这需要医护人员在患教时进行特别强调: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由于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老年人低血糖还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真相三:饥饿感≠低血糖

前文已述低血糖的危害性,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则是患者如何得知自己低血糖了。不少患者会错把饥饿感将低血糖症等同起来,这点也需要医护人员加以强调。

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应该做的是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低血糖反应」。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故规律性监测血糖并查看血糖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也很重要。

真相四: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状

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则完全没有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由于低血糖发作时无任何先兆,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状态,因此,非常危险。

对这类患者,医生同仁不能忘记 2 条:1. 嘱托患者加强全天候血糖监测;2. 血糖控制不宜过严。

真相五:低血糖可以有多种「面孔」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易激惹好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

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真相六:低血糖并非都是降糖药使用不当所致

低血糖发生除见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以外,还常见于节食过度、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等情况。

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期(约餐后 3~5 小时)低血糖,原因在于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

真相七:不是所有低血糖都与糖尿病有关

尽管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却并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临床上,诸如「胰岛 b 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如肺癌)、晚期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 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样也可导致低血糖。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低血糖的诊断,还要尽可能地找出导致低血糖的原因,特别是隐藏在低血糖背后的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血糖问题。

真相八: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并非固定不变

正常情况下,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 3.9 mmol/L 时,可排除低血糖的可能。但长期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高。长期高血糖患者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达到了因长期高血糖而已经上调了的低血糖反应阈值,这时即使血糖正常,患者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我们称之为「低血糖反应」。当然,随着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其低血糖反应阈值也会随之下调。

真相九:「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不是一回事

这三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1)「低血糖」是一个单纯的生化指标,表明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诊断标准,但它不涉及症状的有无;

(2)「低血糖症」是指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标准,同时还伴有低血糖症状;

(3)「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具有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如心慌、出汗、手抖等),但对其血糖值没有规定要求,多数情况下低于正常,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

因此,「低血糖」和「低血糖症」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真相十:「低血糖反应」也须按低血糖处理

前文已区分过「低血糖」、「低血糖症」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区别。由于低血糖反应同样会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也要按照低血糖紧急处理。那种认为「低血糖反应」不是低血糖,因而不需要处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真相十一:解除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未必都有效

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快速救治是很重要的。而中国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对于怎么吃是特别在意和关心的。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从饮食角度出发进行处理也是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嘱托工作。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时大都会选择馒头、饼干等主食来缓解症状,虽然这不能说不对,但却不是最恰当的选择。由于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因为这类食物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中国药师上前线##战疫必胜#

低血糖:不可忽视的11个真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