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一天吃两顿饭和一天三顿饭,哪个更科学呢?,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一日三餐现在是全球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三餐是最为科学的饮食方式。其实不然,一日三餐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一种科学!而且也是近代才形成的习俗。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就会问:一日三餐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其实说白了,依据就是“吃饱了撑的。”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餐,流行”两餐制”。
其实这两餐基本上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来的。并且还有特定的名称,第一顿叫“朝食”,差不多相当于是现在的早上9点左右。吃完以后老百姓就要外出干活去了。一般干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才返回家中,开始自己的第二顿饭,所以第二顿也被称作“哺食”。三四点吃完,等到7点左右睡觉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饥饿的感觉。
所以一天两顿对于那时的百姓而言,也是足够满足的,再说了,那时候的百姓家里普遍也穷,多少也是会受到经济客观条件的制约,要是一天吃多顿,那也吃不起呀!
但是随着社会阶层的划分,“两餐制”只是针对普通的平民百姓,而贵族们开始普遍采用“三餐制”。通常皇室四餐,诸侯三餐。
他们的“朝食”跟普通人一样,只是在日中和日夕的时候,吃中餐和晚餐,叫做“燕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层观念的不断淡化,魏晋时期,就开始出现平民吃三餐。到了宋朝时期,由于经济十分繁荣,普通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不再像唐代的时候被约束在市坊当中,白天的生活已经满足不了喜欢吃喝玩乐的宋朝人。于是,开始有了夜市。夜市晚上也不会实行宵禁,夜生活丰富,晚上一边游玩,一边吃东西,所以便增加了一顿晚饭,一日三餐基本就已经定型了。但是因为古时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有些地方仍然是一日两餐,直到清朝还是如此。
当大家都能吃饱喝足之后,便开始按照正常作息追求规律的生活,太少了会饿,太多了会撑,所以一日三餐就成了最为合理的,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