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饮茶之风“始于唐”,能喝茶还要感谢唐朝人,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早已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华文化的沉淀。
茶叶,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可是,饮茶成为一种风尚,却是始于唐朝。
为什么说饮茶之风“始于唐”?
关于茶叶的起源,陆羽在《茶经》中记录:“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顾炎武在《日知录》云:“自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事。”我国饮茶的历史可以说很久远,并不是在唐朝才有茶叶,也不是唐朝人才开始饮茶,但真正意义上形成饮茶之风,确是在唐朝。
茶叶在唐朝的盛行,我们可以从很多唐诗中了解,在唐朝之前,写茶的诗歌并不多,关于茶叶饮用的记录也少之又少。
同时,唐代的小说中,也有大量关于饮茶风尚的记述。
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描述了当时饮茶的盛况:“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反映了唐朝茶叶由南方传入北方,许多卖茶的店铺开张的场景。中唐以后,茶逐渐成为了一款日常流行饮品。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有一则文字亦写到:寿州崔使君至,裴佶姑父“命茶甚急,又命酒馔”。
也反映了唐人招待宾客先奉茶,以茶待客的习俗。
茶叶最初并不是饮料
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是最初,似乎大家并没有把茶叶当饮料。
茶叶可以做蔬菜。《晏子春秋》记载:“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子用茶叶做茗菜,配着脱粟之饭食用。
茶叶可以煮粥。《茶经》有一则西晋时期的记述:“闻南市,有蜀妪,做茶粥卖。”可见,在西晋时期,茶叶是会用来煮粥的。
茶叶可以做药材。《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原来,茶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大家当作饮料。
唐朝人的饮茶方式
唐朝的饮茶方式与现在不大相同,现在我们一般是泡茶,即冲即饮,这种饮茶方式是明代才慢慢演变过来的。
在唐代,一般是煮茶,或者煎茶。煮茶是原始的茶饮制作方法,因将茶叶放人锅中加水煮而称之。在煮茶过程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品饮可加盐、葱、姜、枣、桔皮等调味,这是当时主要的饮用方式。
煎茶与煮茶不同,特指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操作过程中对烧水特别考究,有一沸、二沸、三沸等不同程度进行相应加盐、加茶末、停沸与分茶的程序,煎茶方法在晚唐十分流行。李商隐就留下“小鼎煎茶面曲池”的诗句。
喝茶最好的水是什么水?
唐代以前,喝茶是配着调料的,茶圣陆羽致力打造茶的精髓,后来走访各地,写出《茶经》,还为我们列出了茶,泉,杯的排名。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
陆羽认为,采茶最好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对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认为,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关于茶碗,陆羽认为越州产的品质最好,鼎州、婺州的差些,岳州的好,寿州、洪州的差些。
科教授不禁感慨,唐人生活实在精致,我们现在饮茶方便多了。虽然饮茶方式不同,但茶之韵味,确实流传千古。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隋唐风云》
播出时间:5月14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于毅 任薇(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