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健康知识:当你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

2021-11-22 13:45:08来源:

健康知识:当你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一、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Sub‐health)概念首先是由前苏联学者于80年代提出的。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 ·布赫曼教授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体的确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由于人们习惯上把健康称作是第一种状态,患病称为第二种状态,因此上把这种非患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

对亚健康状态的定义是“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潜病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过去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非此即彼,即只要没有疾病,不需要到医院看医生,身体就没病;着重于对静止的、终极的状态的认识。近年来,医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体从健康发展到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其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渐变过程。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这个连续过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短暂的阶段,它既可以因为处理得当而又恢复到健康状态,又可以因为处置不当而发展为各种疾病。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状态极不稳定,易于转化。

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亚健康患者除了有以上不适症状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正是亚健康的危害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身体不适所进行的进一步检查、动态观察与调控而导致意外。

一些西方国家常常因为亚健康而引发猝死、过劳死等病症。据报载,我国也出现了过劳死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法律纠纷。这种状态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国家中容易发生,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大敌,因而也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所谓的亚健康状态,虽然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存在。它本身拥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表现在心身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精力衰竭、抵抗力减弱、工作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成年累月积聚起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造成的。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更加深入。

当你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二、亚健康的流行

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是亚健康状态。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则更高。不久前,日本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研发现,接受调查的数以千计的员工中,有35%的人正忍受着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痛苦,而且持续时间至少有半年以上。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湖南长沙对中年妇女所作的一次调查中,发现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58%的人一干活就累,57%的人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48%的人皮肤干燥、面色灰暗、情绪极不稳定等等。

最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仅53.3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

除婴幼儿无法诉说外,成年人报告亚健康状态的情况十分普遍。有敏感、内向、多疑性格特征的人出现亚健康的频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老年为甚。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越多,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二者呈正相关。这与个人的耐受力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往的患病经历、个人的文化经济状况等有关,与疑病倾向有关,且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医学调查发现,亚健康的特征是患者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在医院经过全面系统检查、化验或者影像学检查,往往还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呈上升趋势。有专家预言,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世界各国医学家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他们至今未发现特异的致病因素,现有的医学对亚健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找不着北”,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受过刺激的人最容易身陷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医学上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日本人将其称为不定愁诉综合征。一个“愁”字,显示出这种症状和患者的精神状态的关系。对亚健康人群而言,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亚健康的常见征兆

亚健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如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等)、心理症状(如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等)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症状(自闭症、自卑症等)。常见征兆表现为以下多个方面,您不妨对照自测一下:

1 .浑身乏力;2 .容易疲倦;3 .头脑不清爽;4 .思想涣散;5 .头痛头重;6 .面部疼痛;7 .眼睛疲劳;8 .鼻塞;9 .眩晕;10 .起立时眼发黑;11 .耳鸣;12 .声音有异常感;13 .郁闷不快;14 .肩颈僵硬;15 .早晨起床不快感;16 .睡眠不良;17 .手足发凉;18 .手掌发粘;19 .便秘;20 .心悸;21 .手足麻木;22 .容易晕车。

当你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 四、亚健康的证候特点

我国亚健康人群处在的区域不同,其引起的亚健康状态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发达的大城市,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和先富起来的市民中,患“五病综合征”即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人数增多;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相对贫苦的阶层中,亚健康人群则以慢性劳损、肌肉关节病变和疼痛、营养不良和慢性感染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为主。

随着我国居民的工作、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与70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双休日使人们休息的时间增加,家务劳动社会化进一步使余暇时间有所增加,从而导致我国亚健康状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躯体疲劳减少

过去对疲劳的理解仅仅是体力上的意义,现在的疲劳概念发生了变化。尤其在大都市,由于工业机械化的发展,耗费力气的劳动越来越少,因此躯体疲劳已经大大减少。

(二)脑力疲劳增多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使得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就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技能本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样的压力下,大量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面临的问题多一些,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

(三)精神疲劳严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加大了。情绪紧张,心理负荷增加,很多人面临的不是物质上的苦恼,而是精神上的压力。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会出现忧郁、焦虑等精神方面的症状,导致精神性疲劳日益增多,导致了心因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五、亚健康的分类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和社会交往症状三个方面。

(一)躯体性亚健康

躯体性亚健康有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脘腹痞闷,胸胁胀满,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物质文明的发达前所未有。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沉重,导致学生疲劳、倦怠。疲劳,虽然不像癌症、心脏病那样直接而迅速地造成死亡,但是作为一种危害现代人的隐形“杀手”,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现在,我国也已开始面临这一问题。近些年来,中年知识分子体质出现普遍下降,慢性病多发,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不能及时缓解疲劳,积劳成疾或导致死亡。

(二)心理性亚健康

心理性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心中懊悔,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精力下降等症状。

心理性亚健康是亚健康的另一重要表现。其中焦虑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便是焦虑和忧郁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

人与动物的不同点之一是对事物的预测性、预见性。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对将来必要的担心和考虑是应该的,但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环境中真正存在的实际风险,而是杞人忧天式的虚无空想,常常觉得生活周围危机四伏,且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当他陷于焦虑沉思时,便会出现心悸、不安、胃绞痛、慌乱而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些可怕的结果长期停留,便会造成心灵疾患,并由此诱发心脏病、癌症。

从事的是自己不理想的职业,日久天长,心理压抑和紧张逐渐加剧,致使烦躁顿生,而且,烦躁与压抑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仅在上班的特定环境中发生的烦躁现象,称为职业性烦躁。职业性烦躁所导致的负性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而影响全身,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抗病力减弱,内分泌失调,从而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对外界事物的承受力、接受力和处理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与事故。据最近的调查,服务业、纺织业、化工、矿业以及多种流水线作业的职工容易出现职业性烦躁,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也常出现职业性烦躁。

(三)社交性亚健康

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包括社会交往、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家庭人际关系、邻里关系以及社区人际关系等。社交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工作学习困难重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睦,没有亲朋好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等。

人际交往需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道德水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的激烈,在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孤独、冷漠、自卑、猜疑、自闭、虚荣、傲慢等是社会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的代表。现代人之间的情感互相沟通的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这也是现代人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人数众多的原因。

当你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 六、亚健康的临床特征

亚健康作为一种偏离健康的生理状态,其表现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本能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其临床特征大体上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失眠或嗜睡:失眠或嗜睡等生物节律失调为亚健康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失眠多见于精神紧张,而嗜睡多为理化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行为因素、躯体因素、病原体感染等所引起的状态。

健忘: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特别是短期记忆下降,长期记忆则不受影响。

食欲不振:可见于任何因素所致的亚健康状态。

性欲低下:多由个人遭遇各种压力引起,严重者可伴有阳痿、阴冷、早泄、射精困难、达不到性高潮等。

烦躁不安:烦躁,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易于失控或易于极端化,或有精神快要崩溃感,也可因极度疲劳、低血糖、极度恐惧、过分紧张而引起。

抑郁或消沉: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没有好奇感,感觉孤独无助,前途无望,缺乏人际交往的欲望,往往伴随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性欲低下。以上表现应注意同抑郁症鉴别:抑郁症患者除上述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个月)外,还有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联想困难,思路闭塞,缺乏主动语言,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下产生自责、自罪观念,或产生种种疑虑病症。

焦虑不安:往往忧心忡忡,坐卧不安,有大祸临头感,或担心某事某人而不能解脱。这些表现应注意同焦虑神经症区别。焦虑神经症的焦虑的特征是:精神运动性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以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伴有身体不适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疲乏无力:可因各种因素引起,常与其他症状相伴随。

头晕心悸气短: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是最常见的躯体症状,常成为就医的理由。

大小便问题:可有尿频尿急,小便变黄,大便稀,轻微腹泻或里急后重,有时可伴随轻微腹部不适或腹痛,肢体麻木、瘙痒、酸痛或抽搐。

免疫功能下降:经常感冒或有感冒症状,皮肤轻微感染,咽喉不利,口腔粘膜溃疡等。

七、亚健康的转归

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不会永远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中,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个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力水平。向疾病转化是亚健康状态的自发过程,只要不注意防治与调控,绝大部分亚健康都会发展为疾病,尽管有的疾病比较轻微,尚没有形成对生命的危害;而向健康转化则需要采取自觉的防范措施,如加强自我保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中药调理等措施。

亚健康的转归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向愈

身体素质较好,发现问题及时,工作生活中又比较注意休息,饮食起居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能够及时调控,在这种情况下,亚健康就会向健康方面转化。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即可无异常感觉,出现健康发展的势头。

(二)向恶

身体虚弱,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工作生活状态之中,身体出现不适,发出报警信号,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虽然开始很重视,经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但体检结果未发现异常,于是放松警惕,任其自由发展,积劳成疾,轻者大病一场,元气大伤;重者丧命。古往今来,惨痛的教训不胜枚举。古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现代蒋筑英、罗健夫、华罗庚,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这些都是亚健康状态失于调控而酿成的悲剧,实在令人惋惜!

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的转归大体说来有两种情况:

1﹒特异性疾病的临界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自觉有许多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可能有部分指标的变化,但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有的无检查指标的变化。如高血压处于临界状态,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等。这时候的机体容易向疾病方向转化,此为特异性疾病的临界状态。

2﹒非特异性疾病的临界状态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疾病前态,它可以向多种慢性病转化,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

亚健康人群容易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转变成过劳死。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医学证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人在生理上出现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肠胃分泌液减少、呼吸急促、多尿、汗出、头晕恶心、不思饮食、失眠多梦等一系列反应。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甲亢、癌症等多种疾病。

易出现过劳死的特定人群主要有三种:①收入高,且只知消费,不知保养身体的人;②事业心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③家族有遗传早亡倾向又自以为健康的人。

现代人生活紧张,不注意锻炼,突然发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病情恶化迅速。医学上严格界定,由心血管引起的24小时内的死亡被称为猝死,而其他如动脉瘤、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我国猝死发生率占总死亡人数的10%~25%。发生猝死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工作常常超负荷运转,但往往身体透支,积劳成疾,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许多猝死者来不及救治,而现有的统计数据,往往对整个社会真正猝死的人数估计不足。专家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因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引起的猝死目前已呈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八、亚健康的防治意义

(一)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将是21 世纪世界医学的重点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占总人口的60%~70%,人数众多。亚健康状态是健康和疾病的中转站。当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劳累时间不长,工作后能得到及时的休息和调整,人体即可以保持这种状态而不发病,甚至逐渐向健康转化。当人体持续疲劳,身体功能状态不好时,则向恶性发展,导致疾病的发生。有时这种状况是不可逆转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只有对亚健康状态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病因、发病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干预对策,才能挽救占相当大的比例的、处在健康边缘的这部分人群。因此,应该重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有人预测,21世纪医学的重心将是亚健康状态。

(二)重视亚健康的自我保健将成为一种时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我保健。养生保健、健康投资已成为都市人新的社会时尚。健康投资主要用于饮食(要求营养合理均衡、服用保健食品等)、运动(健美锻炼、强身健体)、服饰(穿出个性以利于健康自信的心理)等方面。

出现自我保健的热潮,首先是因为人们健康观念的彻底转变,不再认为只有躯体出现症状才是患病,才上医院。其次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有余钱用来预防保健支出,有能力投资“健康工程”。此外,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医疗改革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平时主动呵护健康、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正是这方方面面的原因,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强了自我保健。“健康不仅是基本人权,而且是自我责任。”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健康观是学会自我医疗与自我保健的话,21世纪的健康观则更加深入一步,那就是关注亚健康。只有走出亚健康,才能走入新生活。

(三)亚健康问题是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根据中国的国情,通过研究中国的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预防干预对策,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身体素质水平尤为关键。这关系到21世纪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科学文化能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通过对中年人群体、青少年群体及老年人群体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使这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人群的健康状态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于整个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贡献。

(四)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将促进高科技时代生活方式的改善

通过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促进人类对健康新概念的认识,促使人们自己掌握健康的主动权。长期以来,人类低估了自身在保持健康长寿方面拥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巨大潜能,过分依赖于医学的帮助。现代医学表明,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多数是慢性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行为等密切相关,如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生活规律、健身锻炼等。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人类更握有相当大的主动权,树立积极的处世态度,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会积极防范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阻止疾病的侵袭。

(五)促使人们医学观念的更新,形成全方位的大健康观

21世纪的医学将发生重大改革。随着医学观念的更新,全社会对健康的理解更加深入,形成了以自我保健为主的大健康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将会从以往的“供求”、“需求”关系转化为“伙伴”关系,医院也将从以前的等病人、选病人,向医院找病人、病人选医生、病人选医院过渡。医院的功能也将从治疗已患疾病者向正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扩大。整个社会都在关注亚健康状态,对处在健康状态的人们积极预防,对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们积极治疗与指导,改善不良健康状况。到那时肩负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全科医学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全科医生会成为全社会最热门的职业。

(六)保护家庭、社会的栋梁和支柱

亚健康好发于中年群体。从中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来看,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这个人群正肩负着事业、家庭、社会重担,忍辱负重,易出现慢性疲劳、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易发生慢性疲劳综合征,又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综合征,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是重点监测对象。

(七)保护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对青少年群体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青少年群体健康良好的心身素质,克服独生子女在家庭成长中的不利影响,锻炼青少年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意义深远。

(八)保证老年人发挥余热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21世纪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对老年人群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身开始出现失调,55岁以后即使没有明确病变存在,大多数人也会出现生理性衰老状态,这是亚健康状态的特殊类型,通过研究老年人群体的亚健康状态,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大有益处。

(九)适应疾病模式的转变,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战略

有经验证明,许多疾病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发展而来,其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复杂作用有关。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实施持续的预防战略,可以预防绝大多数过早死亡和发病率的上升,极大地降低患病人数和医疗费用开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适应疾病模式的转变,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战略,可以控制许多疾病的发生,避免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是今后卫生工作改革的方向。

(十)提高寿命,降低病死率

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使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芬兰通过对亚健康状态等危险因素的干预,已经使急性心梗、脑中风的发病率大大下降。美国1980~1990年冠心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下降34%,其中的50%是通过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危险因素干预来完成的。日本注重亚健康状态的预防,自1963年开始对60岁以上老人的定期健康检查评估,并将检查对象逐渐扩大到40岁以上的成年人,通过普及健康教育,充实一级预防,降低的发病率。1992年开始又推出健康评价服务,使疾病的治疗、护理费用进一步降低。

(十一)解决医疗危机

深入研究医疗卫生保健中的成本—效益策略,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危机就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而解决亚健康问题是解决医疗保健危机的捷径。

(十二)适应当前卫生工作重点的转移

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应该向更有成效的预防疾病和功能减退,维持亚健康状态的自主活动能力,促进机体向健康状态转化,不向疾病状态转化来转移。这种观念更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以预防为目的的全面综合的老年人保健措施已经得到重视。

近15年来,一些国家分别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亚健康状态评价,就是要摆脱由专科医生仅关心疾病治疗这一传统做法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讨。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做多学科全面综合的评价,再针对危及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日常生活的要求进行安排,有效地改善健康技能的状态减退,即干预强度越大,控制越强,对机体越有利。开展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调查、健康评估方法学的研究与中医药调控研究,也是促进医疗改革,完善国民社会保障机制中的一个有力举措。研究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评估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内容、指标和方法,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