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保健常识: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2022-01-16 19:45:08来源:

保健常识: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诗承载着时间、时间氤氲着生命、生命传递着信仰。当春回大地,“太阳抖落半途风尘”时,《谛听:阳光走过大地》在空间的广度上探究着原始自然到城市社会再到大千世界的生命历程,以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儿女的生存智慧,用浪漫的表现方式被赋予美感与质朴。每一个自然交替时刻记载下的故事,带领我们在锦绣花园中从精神回归大地、从喧嚣回归宁静。

关于自然、自然观、生态的诗歌,很多诗人曾涉及到,比如华兹华斯笔下万物有灵的自然,劳伦斯笔下“最温暖、最具野性、最急切的热血”的鲸鱼们,迪金森的敬畏自然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等。

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诗人在表现自然富饶与贫瘠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带着对城市、工业文明、现代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不同于此类诗人,《谛听:阳光走过大地》这部在节气与节日中探寻诗境的散文诗集中,诗人对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进行着纯粹的呼唤与记载,“在你的杏树下仰望,我看到满天繁星,看到世世代代的眼睛”,仰望过程中诗人看到繁星也可以看到它的光明,其中包括自然万物、季节变化、人类社会、人际关系、情感体验等。如果说对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生活目的,那对诗人来说这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因为唤醒人们的意识,才是诗人的职责所在。

一、敞开:场域下的自然

诗歌内容很少直接切入实际存在的人类社会,他往往将内容设置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之中,把大自然与人共生得以实现的场所写进诗歌。幻想性以及永恒色彩极其强烈。然而,将诗歌设置于特定的宏大场域中进行对话,自然、生命、情感交错经由文字才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立春日意象》篇,诗人写到“有人举着手机向远方传送海的歌吟,向北方,向西方,向八面四方……”海原本存在于固定的位置,“手机”的介入即人类的参与将自然之声传递到更远的远方。此篇中的诸多意象皆是对空间打开的召唤,比如“匆匆远去”的水鸟,怒放于墙壁的“一株红梅”,孩子们追随风筝远去的目光,自然与人的交融在立夏时节合唱为诗,在此之上幻想元素可能性组合让诗人的作品带有清新如初的自然气息和鲜明生动的可感性,诗人的作品获得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超拔于现实之上来绘制自然和人类精神本应具有的原貌。

在诗人的笔下,自然就是一个艺术的世界、思想的世界、美的世界,诗人把大自然当成书、画来品评赏析,并对带给他无限欢乐的自然怀着永恒的爱与关怀。

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一个有着卓越歌喉的歌者必须将他在时间中领悟到的一切转化为歌唱,他用语言建构着自己的散文诗王国,从过去向未来、此在向彼岸、感官到精神、时间到空间的蜕变过程中,诗人自觉地完成了由对“个体生命”体验到“人类大生命”意识的升华,从而抵达了生命存在的光辉巅峰。

《芒种:我想去田野》中写到,“父亲背着手,眸子里灌满了麦浆,目光在麦浪之上航行得很远很远”,“疼痛着我,温柔着我,陈旧着我,更新着我”,对旧事的回忆,诗人隐秘而忧伤的抒情,带有大自然宽广深厚的气息,如一曲气势恢宏、声部繁复的“合唱”,轻和重、优美和崇高、痛苦和忧伤,使诗人的语言处于寂静。

二、凝视:经验中的审美

歌德说过:“我们在投向世界每一瞥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在整理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习惯于用理性思维尤其是工具理性思维去对待世界,人类在获得暂时的利益的同时,却失去了审美精神,从而导致生命感觉的枯竭和诗意的丧失,“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学的箴言揭示了存在的真谛,也揭示了诗歌的原初本质,对自然的持续凝视,使诗人能够充分地对自然美景进行回味、联想,在此过程中自然的景物与诗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开,因此他可以用各种情绪以及由自然美景所唤起的历史回忆来进一步补充对景物的感受。

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诗人与自然的对话是在幻想中进行的,这种交流与对话,是面对自然时的一种自思、自问和自答。自然的阳光催熟了心灵的智慧果实,诗人运用平凡的选材写出的情感饱满的诗。

在《端午:谁是大地的主人?》中诗人写到,“我想对你说,在今天,在往后的日子里,要对那些不曾见过也不曾梦到过的人,对那些在遥不可及处久久地仰望过天空、俯瞰过大地的人,对他们俯首敬仰。”呈现给我们的是语言的幻象,是生命的内在,由现实生活处切入并提出疑问,“不知道你和兄弟姊妹是不是学习古人,今天在兰草汤里沐浴,酣饮菖蒲雄黄酒,在门窗楣上插艾蒿,手脚腕上绞缠五色索,是否打算划船,禳送灾邪……”,他在书房之中心已越过时空,语言表征下诗歌融入幻觉体验,文字因凝视而产生爱,继而延伸出书写自然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最终让诗人的自然带有厚重的哲思,正是这种思索背后的厚重感使得凝视自然成为经验中的独特审美艺术。

三、回声:生命中的哲思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皮格马利翁雕塑了一个少女像,他看着自己的作品并且痴情地爱上了它,这种看是一种凝视,他投入了自己整个身心来看,后来,雕像因这份真挚的爱而获得了生命。济慈曾在《希腊古瓮颂》中写下诗句:“美即真,真即美。”

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诗人是灵魂深处的呼喊者,是发出真实的、感性的心灵语言的歌者,在《谛听:阳光走过大地》中诗人面对自然生命,体悟各种生命真切的脉动,与寂静的自然生命在无声中狂欢。自然诗歌就是他和原始生态自然的心灵呢喃,是对各种生命敬畏之情的表达,是沸腾的血液,燃烧的火焰,是一种生命存在的体悟,是其对自然生态思想真实地传达。

将笔下的人物放在自然的背景下,将人生苦难的画面在大自然中展开并在自然中寻找生存的力量,诗人对自然的爱使他洞察了自然的本质,也启发了他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哲思。“……而大地,它一直与天空一起,在行走,在裂聚,每天都孕育新的动物和植物”,在机械化生活中的恐惧最终在感受自然中消解。这种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对生态的反思以富丽的色彩丰富了诗歌内涵和美学特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本应该是和谐的而不是敌对的,而自然也时时刻刻用它的和谐力量来感化人类。

适合高中生读的散文诗,《谛听:阳光走过大地

《谛听:阳光走过大地》,诗人在静坐仰望中,默默地聆听自然的语言,感受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并由此唤起自身与读者心灵深处的回声,理解自然的美丽和自然的教诲,让自然真正地化成为生命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