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科普知识: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2022-01-31 07:45:03来源:

科普知识: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程非常有趣

文:花木君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苹果大家都认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水果之一,并且我国如今是苹果最大的产地,占到世界上苹果产量的65%以上。可是您可知道,我国其实并非是苹果原产地,而是从中亚引种过来的。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另外,如果见到苹果、沙果、林檎、海棠等等这些水果,您能分辨清楚吗?要知道,这些都是苹果属水果,并且古代有可能是同一种,然而在漫长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变成如今的各有所指,其原因如何?就让我来给您简单介绍一下。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首先,我国古代是没有“苹果”一词的,并且苹果也不是原产我国。虽然现在的新疆野苹果(学名: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是苹果的祖先之一,为古地中海区温带落叶林的残遗植物。可是,并不能说明我国是苹果的原产地。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苹果属的物种,我国最早的记载应为“柰”,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列举了很多植物花卉,其中的“柰”就是如今俗称的沙果,学名“花红”,古代也叫林檎、文林果。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沙果(Malus asiaticaNakai),是蔷薇科、苹果属的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骤尖,边缘有极细锯齿;春夏之交开花,在枝顶伞形排列,花梗、花萼均有茸毛,花蕾时红色,开后色褪而带红晕;果实秋成熟,扁圆形,直径4-5厘米,黄或红色。普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黄河、长江流域和辽宁一带。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沙果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晋朝郭义恭著《广志》记载:“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魏明帝时,诸王朝,夜赐冬成柰。”,“此柰从凉州来。”,可见,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在甘肃一带广为栽培。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齐民要术》还记载“柰”有白柰、紫柰,绿柰、素柰、朱柰、赤柰等多种,并且引用《广志》说:“林檎似赤柰子,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可见,林檎是柰的一种,至于为何叫林檎或来禽、来擒,也说明这种水果成熟时引来众多禽鸟,因此得名。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奈李)

唐代以后,柰衍生出林檎(柰)和奈李,其中林檎是蔷薇科苹果属水果,奈李是成为蔷薇科李属水果(如今指油奈、桃形李)。而林檎在唐宋两代最为常见,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有“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郑谷有《水林檎花》诗,章孝标有“白练鸟迷山芍药,红妆妓妒水林檎。”等。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桃形李)

林檎在唐代还出现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叫 “文林果”,唐代郑常著作的《洽闻记记载,“唐魏郡人王方言尝栽一林檎,果大,色白,有朱点,献于唐高宗。高宗大喜,赐王文林郎,因亦名此果为文林果。”。并且当时我国的林檎被日本遣唐使引种回日本,因此日本后来就把苹果也叫作“林檎”,日文假名“りんご”,是沿袭了中国古代的传统。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在唐代,人们记载了西域苹果的形状,并且指出和林檎相似,只是并没有栽培,其原因是佛教的迅速传播导致。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东汉佛教的传入,东晋高僧法显法师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佛经,后来唐代玄奘法师步其后尘,大量的佛教经文被引入中国。于是,佛教中的一些花卉、水果被广为传播,僧人们有的依据进贡的水果去定义,有的则是附会想象。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其中苹果的最早原型“頻婆”就是出自佛经,《音胜天王般若经卷第七》:“频婆果,此译云相思也。”,《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之六》:“唇口丹洁,如频婆果。”,唐代僧人释玄应著作的《一切经音义》解释:“丹,赤也。洁,净也。频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因而可以看出,在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苹果,和林檎相似。然而当时有没有进贡的苹果,笔者还没有找到资料,只能依据推测,当时应该有人见到,只是还没有栽培。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海棠果)

宋代则对频婆果和林檎进行区分,其中林檎更为细分,比如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等,有太多的林檎诗词。比如宋徽宗有《金林檎游春莺》诗:“佳名何拔萃,美誉占游春。三月来禽媚,嬉娱异众伦。”,张冕的《海棠》:“海棠栽植遍尘寰,未必成都欲咏难。山木瓜开千颗颗,水林檎发一攒攒。”说明林檎也被称为海棠;杨万里《春望二首》(其一):“春光放尽百花房,开到林檎与海棠。青却子城千树柳,高枝犹有一梢黄。”;当时还有一个词牌名叫《红林檎近》,等等,诸如此类,俯拾皆是,这些都说明,在宋代,林檎(沙果)被广泛栽培和观赏。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苹婆果)

而宋代则对频婆果解释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当时的佛经翻译认为频婆果为“佛眼果”,于是便把原产我国的苹婆附会成頻婆果。而苹婆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果实奇特,鲜红如眼,印度和东南亚也有产,因而便把苹婆命名为苹婆果。比如南宋诗人朱翌的《乞双峰山频婆果》(其二):“我闻如来有佛眼,结子成时速寄来。从此慈悲修广目,得争开处便争开。”。而在宋代,由于西域和中原交流较少,真正的苹果自然从唐代后没有被进贡过来,因而当时所说的頻婆就是现在的苹婆。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到了元代,随着元朝的建立,疆域辽阔,一些产自中亚的改良水果被进贡到元帝国,因而苹果随之被引入广为栽培。明代杂剧作家朱有炖的《元宫词百章》之十:“兴和西路献时新,猩血平波颗颗匀。捧入內庭分品第,一时宣赐与功臣。”。其中的“猩血平波”就是指“苹果”,这说明,宋代被断了的类似林檎的苹果,又被进贡给中原,并且从此被栽种。又由于是西域进贡,并且在唐代就有记载頻婆果,然而由于苹婆已经被指为梧桐科植物,因而只能“平波”等音译的办法来叫这种水果。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到了明代,苹果被广泛种植,此时出现了“苹果”一词,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苹果词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在宋代频婆果已经被梧桐科的苹婆所替代,而这两种植物完全不同、于是,不再叫“平波”,而“苹果”正式成为名字,苹婆则指另一种植物果实。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台湾林檎)

而林檎,则由于是我国原产,并且分类详细,因而延续了旧的名字,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对林檎进行解释:“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可见,在明代,林檎已经和苹果、苹婆分道扬镳了,并且各有所指。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番茄枝,也叫林檎、佛头果等)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植物学分类的引入,对众多植物的命名大多依据西方命名分类,然后根据我国原有名称进行对照,于是,林檎的中文学名叫花红(Malus asiatica Nakai),北方民间俗称沙果(这个和佛教也有关系),而原产南方的蔷薇科同属林檎,则被命名为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 (Bois) A. Chev.)和尖嘴林檎(Malus melliana (Hand.-Mazz.) Rehder)等,苹婆(Sterculia nobilis Smith )则指梧桐科、萍婆属常绿乔木,柰则变成了蔷薇科、李属的奈李和油奈等。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尖嘴林檎)

从以上可以看到,苹果,从最初的柰,也就是林檎,在唐代逐渐分为林檎、頻婆果,又到宋代继续演变成林檎、苹婆,一直到元明时期才有了苹果,并且和林檎、苹婆等分道扬镳,衍生出了众多的植物水果,到如今的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一路走来,也是非常有趣。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2020-4-21易花得木

苹果古代叫柰、林檎、頻婆果等,其历史演变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