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认知:正在梦游的人,到底能不能叫醒?,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提起梦游,你可能会联想到这样的画面:眼睛半睁着,像《行尸走肉》里的行尸那样磕磕绊绊地走路。不过,人们为什么会梦游呢?研究人员依然在探究此现象背后的原因。但事实上,大多数梦游者很可能睡眠不足。
“ 梦游其实跟梦没关系”1924年,德国有一位生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名字叫汉斯·伯杰(Hans Berger),他用一部机器描记了人的脑电信号,得到一张波形图,也就是脑电图,这也是人类的第一张脑电图。
后来,人们就开始用脑电图研究人类睡眠期间的脑电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人的睡眠是分期的,不同分期,脑电图的波形特点会不同。
还发现,睡眠里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叫REM期(快速眼动期)。说它特殊,是因为梦境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睡眠还有一段分期叫NREM期(非快速眼动期),在这个阶段,目前还没有发现会产生梦境。
发现所谓梦游,恰恰是发生在这个不产生梦境的NREM期,也就是说,人们一直说的梦游跟做梦没什么关系,既然如此,再叫这个名字就不合适了,于是,医学界把梦游改称为睡行症(Sleepwalking)。
“ 梦游症的症状”梦游者可能会从床上一跃而起,然后走开或跑掉。他们可能是在逃离自己梦到或幻想的危险场景。梦游通常发生在夜晚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时间,或其它长觉的慢波睡眠阶段。它也有可能发生在白天打盹时。
在梦游症中,走路是最明显的症状,但并非唯一的症状。梦游症包含睡眠期间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例如:从床上坐起来四处张望、在房间里或家里四处走动、离家出走、甚至开很远的车。
此外,梦游症在儿童中更常见。研究显示第一次发生睡行症多数在4-8岁。有数据统计,儿童的发病率高达17%。不过幸运的是,儿童进入青春期时睡行症的倾向通常会逐渐减弱,在青春期后可自然消失,到了成人就比较少见了。
“ 哪些因素会诱发睡行症呢? ”有很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梦游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梦游有遗传性。如果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梦游病的话,你发生梦游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 10 倍。
除了遗传因素,梦游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睡眠不足、睡眠不规律、压力大、经常醉酒。另外,服用某些镇静催眠药、神经松弛剂(用于精神病治疗)、神经兴奋剂或抗组胺药物(用于抗过敏)等。
此外,某些疾病也可能与梦游的发生有关,例如:心律失常、发烧、胃食管反流、哮喘发作、癫痫发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某些精神疾病等。这些疾病引起的梦游,控制原发病非常重要。
“ 可以去叫醒正在梦游的人吗? ”很多朋友问到,叫醒一个梦游的人会不会对他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一般来说不会的。梦游者也是在睡眠中,被叫醒的梦游者最开始比较懵懂,然后对自己的状态很吃惊。
当然,不要用剧烈的方法来叫人,否则哪怕是把人从睡梦中叫起来,也是很惊悚的。
叫醒梦游者的方法建议温柔些,比如轻声呼喊,摇晃都是可以的。如果叫不醒,可以牵着他的手静坐到地方陪一段时间,一般30min之内梦游就醒过来,或者继续睡了。
如果这个方法没效,那就选择:陪伴,陪他坐在一起,和他一起走,保护他,避免他作出危险的行为,一直到他自己回床睡觉为止。
如果发现家里有梦游症患者,还要注意排除家中的安全隐患:不要再卧室中放置过多的杂物、电线等,睡前关闭卧室的门窗,夜间将家门用钥匙反锁,防止梦游者探索外太空哦。
“ 梦游症的治疗 ”专家表示,虽然梦游症没有治愈良方,但保持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有助于解决问题。大致说来,就是睡前避免刺激、规律锻炼、白天接触大量自然光、少打盹。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保证7至9小时的足量睡眠。
此外,催眠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成年人。事实上,许多梦游症患者仅仅通过催眠,就成功脱离了症状。
在某种程度上,基因对梦游症也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有一方在儿童或成年期有过梦游现象,那么你患梦游症的概率可能会翻两倍甚至近三倍。
对梦游症患者及其亲属而言,这可能听起来很吓人,但别太担心,因为梦游症通常不是一种严重疾病,而且能够通过转变生活方式(如多睡觉)得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