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方法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关注养生,健康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的这种养生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福寿幸福的生活。
根据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专业学习变化、职业生涯探索、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及健康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班级活动、党团活动、讲座教育、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和小组成长等多种形式,协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应付日常生活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完成学业任务,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中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身心健康,而实施健康成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
根据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专业学习变化、职业生涯探索、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目的帮助、指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不断成熟,提高生活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的身心健康理念和方法,为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达成学校教育成人成才的目标。
一、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目标
1、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教育目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课题,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其中最大的危机在于学生如何健康成长,最大的挑战在于学校教育为社会、为公众提供怎样的存在价值,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更要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心理上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塑造“思想品德”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目标是促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及健康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班级活动、党团活动、讲座教育、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和小组成长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认识、掌握和适应学校环境,协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应付日常生活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使学生能消除不适应表现,改善不良行为、化解负性情绪;指导学生选择、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完成学业任务,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将积极心理教育理念运用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工作。改变以往大学生工作把重心放在“纠错和消灾”的“诊治式”做法,从学生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每个学生天赋的潜能在其成长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现象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他们当下面临的心理冲突、成长困惑和发展矛盾,让学生体会自主发挥、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快乐,学会能够自己认识和培养积极的自我态度、准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人生观、善于管理情绪、良好的应对技能、能建立积极的关系、积极的自我感觉。
二、 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方式
针对全体学生的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心理、人格、适应和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教育,通过班级活动、党团活动、讲座教育、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促进其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
1、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党团活动。1)团组织生活;开展“我是团旗一抹红”等活动。2)党组织活动;开展“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等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亲身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行万里路,切身感受时代脉搏,虚心向工人、农民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践行知行合一的科学教育精神。2、班级活动。班会、主题演讲、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3、讲座教育。1)通识教育讲座;2)专业发展讲座;3)其他各类主旨讲座。4、团体心理辅导。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2)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3)以发展为主题的各类成长小组。5、个案心理咨询。以个别在心理、学习、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情感纠葛等方面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特定学生为对象,进行个案咨询。1)心理问题咨询;2)心理障碍诊断与转介;3)心理危机临床干预。6、成长小组辅导。会心成长小组是一个同质性团体,成员自身条件具有相似性,通过朋辈间的互动沟通,达成自我认识、自我探索、助人技巧的提高,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新生入学身心健康调适;针对新生在认知、情绪、性格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学校压力综合症”),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适应、亲子分离、学习压力、人际冲突、情绪管理、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压力。1、新生入学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旨在促进学生自我探索、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开发心理潜能,筛选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以便提供个案心理咨询。例如在2010级新生中开展“成长路上相伴行”、在2011级新生中开展“扬帆起航——我的大学生活”入学团体辅导,通过面对面直接沟通,促进班级成员相识,建立互信,初步形成班集体意识、团体动力,为个人和班级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2、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调适讲座。例如:1)积极应对大学生活的压力;2)追问大学生活的意义;3)人际交往你、我、他;4)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及师生沟通技巧;5)找到你的高效整合的压力管理方式;6)如何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个人素质;7)婚姻是一曲双人舞;7)大学生压力管理策略;8)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珍爱自我教育。3、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根据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问卷)调查情况,对ABC三类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特别关注A类学生,适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疏导。
(二)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根据学生学习、生活、职业探索、人际交往、个性培养、危机应对、自我成长等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健康成长教育主题或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引导、人际交往及寝室相处等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讲座。例如、时代精神教育、公民教育、大学精神、生命教育等讲座。2、身心健康教育讲座。例如:找到你的高效整合的压力管理方式;如何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个人素质;婚姻是一曲双人舞等。3、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针对班级动力形成、学生需求与成长等问题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1)以党团组织活动为主题的辅导;2)以学生发展及自我实现为主题的辅导;3)以班级建设为主题的活动;4)以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为主题的辅导。4、同质或异质的成长小组。依据学院各专业学生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学业发展,扩展、探索学生专业与职业发展协调,促进其自我成长与专业技能的提升。5、学院心理委员成长培训。每月对学院心理委员进行一次主题培训,方式采用小组成长、团体辅导、心理剧及讲座等,目的在于:1)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自助与互助中健康成长。2)拓展心理健康途径,传授心理健康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开发心理潜能。3)有针对、有效、提前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四级体系(医院、学校、学院、班级)。
(三)个案心理咨询或个别谈心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师(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的晤谈,发现学生在适应性、人际关系、个性、自我发展、成长动机、认知模式、应对风格、归因模式等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协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其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适应能力、高效的学习状态、 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1、学习心理咨询。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创造性思考和创新学习能力,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发现阻碍学习进展的因素及学习中潜在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2、心理健康咨询。引导学生树立身心和谐统一的健康理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心理、人格、适应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使学生明确自我成长的意义。3、职业生涯发展咨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例如,怎样合理的认识自己、设定人生目标、如何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引导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向学生介绍目前就业形势、做好择业准备。4、日常事务管理辅导。此项工作主要针对新生,他们初来咋到,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第一次自己打水买饭,远离父母、远离同伴,远离熟悉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了解大学的学习方式,适应环境,还是参加团学活动,办理各种证件,都是陌生而令人不知所措,作为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他们,引导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个人发展及人际交往进行规划,提高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5、心理危机临床干预。所谓危机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个体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而自杀则是个体经历强烈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所导致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是心理危机事件中,个体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即最大的危险。对具体的个体而言,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忍受心理痛苦和应对成长挫折了,于是他在困境中选择了消极的、极端的解决危机的途径:自杀。面对此类事件,第一要对当事人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评估;第二检查当事人目前的情绪状态;第三自杀危险性评估;第四班级同学或同辈陪伴。学生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积极关注当事人的行踪,以免不测发生。
四、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研究
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研究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在健康成长教育实践中对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服务于学校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即学校教育各种理论、方法在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消化、运用的如何,是否服从学校教育目标,遵循教育的原理;其二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原则对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之上升到学术水平,为今后具体实施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提供可行性依据。
依照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素质临床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国际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状况,本文认为目前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大学生的适应性研究;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研究;3、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4、大学生的成长动机研究;5、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研究;6、大学生的认知风格研究;7、大学生的应对模式研究;8、大学生的归因特点研究;9、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10、大学生增进幸福感研究。
此类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量、个别访谈、心理辅导、座谈会、讲座等方式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资料整理分析形成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等。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2]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教育部思政司,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张大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庆承松,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91—95
[7]李新利,凌辉,刘静.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81—84
(本文为作者原创,引用转载请联系作者)